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桂林被称为文化城,其文化建设成就自然引人瞩目。探究其原因,是来自国民政府、新桂系地方政府、努力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辛勤奋斗的文化界,以及淳朴的底层民众,在爱国主义的号召下,通过各自的实践与努力,才能在当时赢得广泛的赞誉,成为复兴民族文化建设,汲取精神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诗歌曾经是最有力的号角。这时期的诗歌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桂林文化城的诗人们爱国英雄主义之火熊熊燃烧。诗歌洋溢着战斗的激情,揭露了日寇的凶残,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在艺术风格上亦具有那个时代雄浑、悲壮的诗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在桂林文化城,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与抗战存在着密切关系。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蕴含着丰富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诗词是中华诗国的瑰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以田汉、柳亚子为代表的桂林诗词家群促进了诗词的复苏。他们的诗作,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国难深重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作者们的心灵历程,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巨大作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摈弃传统的偏见,对抗战诗词给予充分肯定,进而开发利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实现强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积极地开展统战工作,动员和团结了各方面的进步力量,领导和推动了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开展,使桂林成为全国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被誉为“文化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和文化方面论述桂林抗战文化的几个独特之处: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桂系没有反;当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仍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国统区的桂林抗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革命和进步文化为主导的、并占领了桂林主要思想文化阵地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艾芜在桂林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小说,既有短篇,也有中篇,还尝试了长篇的创作。在内容上更关注当前的社会矛盾,在艺术风格上更注重现实主义.这在艾芜的文学创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广西省会城市的南迁和北归,不仅使桂林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对于桂林城市的图书出版事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省会北迁是抗战时期桂林图书出版事业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蒋桂矛盾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与桂系在政治上的开明进步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利用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正确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和推动抗战文化运动,是桂林“文化城”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桂林文化城时期,反抗日寇怒火的燃烧,民族生死存亡的呼叫,文学历史使命的呐喊,诗歌美学价值的追求,无不期盼着危难时代的英雄。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没有英雄的时代是悲哀的时代。出现英雄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出现英雄的时代是伟大的时代。于是,诗人们以大手笔描绘了一批民族英雄的艺术形象,涌现了一批讴歌民族的瑰丽诗章。这些艺术形象可分为领袖伟人型、职业军人型、农民劳工型、叛逆复仇型等四类,他们都可堪称为危难时代的中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翻译活动空前繁荣,该时期文学翻译作品在译者、原著国、体裁和主题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译作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的内容,而且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激情.  相似文献   

12.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近3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资料工作和学术著作,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越文化工作同志会以桂林为基地,广泛开展政治、文化活动,与桂林文化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一团体相当活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桂林遭受日军飞机反复轰炸,又被日军直接侵占,难民数量很多,结构很复杂,疾病不断流行,救济代价很大。这些因素决定了桂林受损失的程度是很严重的。抗战尚未结束,当时广西省政府就开始组织力量对抗战损失进行调查,相比之下,广西的抗战损失调查工作位居全国的前列。由于桂林是广西的省会,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最多,因此,抗战损失的调查工作处于广西的前列。日本的末次情报研究所收集了许多日军轰炸桂林的信息。抗战后期桂林所具有的特殊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使之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国际上的许多媒体经常报道发生在这里的事情,为我们了解桂林抗战损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虽是桂林战时文化(文艺)运动的一部分,但其有自身独特的分期和发展态势。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经历"缓慢发展"、"高速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其各阶段的发展态势受到来自当时政治、经济、翻译工作者、读者、期刊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邵茎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抗战时期,他针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颇有见地的看法。其抗战文化思想最珍贵之处,在于他立足于文化的实践,坚持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坚持用先进文化去引导、教育人民。研究他的文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党在桂林文化城所倡导并实践先进文化的成功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重庆文化运动非常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重庆文化运动的四个阶段,分别从文化名人、抗日团体、文化阵营、进步报刊等方面展现了中共领导下的战时重庆文化运动的盛况。  相似文献   

18.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抗战时期的翻译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的翻译在数量上因战局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缩减。本文旨在研究林焕平适应当时战时需要,关注中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关注当时抗战现实和抗战心理三个主题,从而在抗战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