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加强大学生公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思政工作者的职责.然而大学生中存在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对称现象,它根源于社会、网络、教育以及其自身认识等方面因素,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采取措施重视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实现“一体两翼”思政腾飞战略的需要;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是打造研究性思政工作团队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从整体性、贴近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具体探索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立军 《职业圈》2007,(5S):137-137,142
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实现“一体两翼”思政腾飞战略的需要;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是打造研究性思政工作团队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从整体性、贴近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具体探索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实现"一体两翼"思政腾飞战略的需要;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是打造研究性思政工作团队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从整体性、贴近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具体探索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革命文物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充分认识革命文物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学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是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革命文物资源的内涵,分析将其融入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意义和基本原则,探讨如何从高校思政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思政教育等路径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造成了价值观体系受侵蚀、媒介素养缺失和道德意识弱化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高校思政工作有疏忽之处.为了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进步,高校思政教育机构工作者应以"产品意识"打造集话题性、互动性、吸引力于一体的网络文化产品,以"预警理念"构建集预防性、引导性、控制力于一体的网络应急机制;高校辅导员应以"...  相似文献   

7.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共性,即强调德的重要性,将二者融合育人,不仅必要,更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稳步前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保障。该文通过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明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厘清二者融合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可行性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来源和培育依托,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有利于增进认知力、认同感及践行力。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完善育人制度,尊重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树立红色榜样、引领校园风尚,巧用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的生力军,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针对对象.只有把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找出存在的症结,及时对症下药,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合格.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所展现出的交互性、便捷性、普适性和个性化特征使得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业态发生巨大转变,加速了各种网络多元文化的传播,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极易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如何提升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基于此,该文对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价值及发展现状,从内容、目标、原则及策略等角度,系统论述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开展路径,以期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重点在于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塑造文明的乡风,逐渐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展现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当前,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进展却处于滞后状态,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是精神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基层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反映,也是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步。该文分析了乡镇居民社会公德意识培育存在的困境,并对乡镇居民社会公德意识培育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孙连安 《职业圈》2013,(24):114-1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认真开展道德教育,促进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修身立本,以职业道德律己践行,以家庭美德齐家安生,以个人品德树立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目的就是要使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当下、启迪思考、规划未来,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其基本方法和逻辑就是“知行合一”:其一,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以正确的认知指导其道德实践;其二,要强化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三,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的道德行为进行仪式化传播,构建“知行合一”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马速  刘健 《文化学刊》2009,(4):31-34
高校学生工作者承担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其所持有的工作理念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坚持“文化育人”的新理念,以先进大学文化为引领,培养学生工作者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工作意识,解读大学文化的思辨能力,用先进大学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文化育人”理念是新时期学生工作者面临探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培养国家认同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国家认同思想资源,承载着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国家认同教育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将国家认同由思想自觉落实为行动自觉,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进行更充分结合。该文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以及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对培养国家认同的价值优势,探讨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政课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李少帅  曾玮 《职业圈》2012,(27):57-5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不断前进。目前,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难题,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和矛盾。此时,只有全体职工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因此,企业必须统一职工思想,激发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在党的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党中央将思想建设放在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企业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理想,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出指引.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实践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它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的课程.文章深入挖掘凝练《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的五个模块中分别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构建协同育人课堂,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95后"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介的延伸,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高校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手机媒体这一载体更好地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变革方向。文章系统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阐述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相关要求,从明确立德树人主要目标、推进三全育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