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渊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34-137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格特(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认知-推理活动,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一是译者根据原文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获得最佳关联;二是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作者的明示和交际意图,而译文读者进行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本文作者试图以分析一首唐诗的八种不同英译本为例来论证其在翻译唐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吸收当代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认为促使人类之间进行交际的核心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是一种能够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从关联理论看,文学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在这双重交际中的职能就是挖掘出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本读者期待视野的最佳关联,在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的语境等效的同时,也要确保译本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解读原文作家写作意图的语境效果。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译者应从原文的明示信息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认知环境。可以说,好的译者还必须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趋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实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5.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译文是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企盼在认知环境相关方面与原语文本取得最佳关联。只有当译者找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下来,从而为最佳译文创造良好的理解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语用学视角对翻译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大脑思维运作的动态过程.翻译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交际过程.译者从原语及其语境假设中进行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并在译文中明示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这是关联理论对翻译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翻译是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其本质是推理.认知语境影响科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译者运用关联原则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力求使译文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科技翻译的逻辑思维链就不会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