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词考查的常见类型有:虚词使用是否得当、虚词位置是否适当、是否滥用虚词、是否有虚词脱漏现象、辨析选择关联词语等。根据以上考查类型,我们在解题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学习汉语,虚词比实词更难掌握。在组词造句中如果漏用了虚词.或者虚词使用不当,就不能表达出准确的意思。维吾尔族学生因受其母语的影响,对汉语虚词掌握得不熟练。漏用、错用虚词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仅对维吾尔族学生在使用汉语虚词时常出现的漏用和错用现象,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希望对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谈今本《老子》中被删掉的虚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出土文献《老子》的对比,发现在传世文献《老子》中有一些虚词被删掉了。本文分类叙述了这种现象,并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不少是从实词演变来的,同一符号,常常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尤其是多符一义的用词现象在古汉语词语运用中,虽数量不算大但也占一定的比例,用法也相当复杂,其中除了一些常规用法外,还有不少特殊的非常规用法,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虚词是汉语中一个封闭的词类,每一类虚词数量都是有限的,但是虚词使用频率很高,作用很大。缺少某些常用的实词对于我们的交际当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换一个说法还是能表达清楚意思。而缺少某些虚词,则会影响我们的交际顺利进行。虚词和语序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如果不能正确掌握虚词的用法,往往不能表达正确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但是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中出现的虚词方面的错误很少纠正,基本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这也致使学生中的一些虚词误用现象一直延续到中学,甚至大学。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阐述了虚词的用法,并首次对虚词进行了分类,其虚词观对后世虚词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对《文心雕龙·章句》中反映出的虚词观及其对后世虚词研究的影响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文言考点虚词的复习过程当中,很多老师只是把它作为一道选择题来对待,注重它的意义的积累和教材中例句的夯实。其实不然,虚词在翻译当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一字多义1、虚词不虚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异较大。现代汉语虚词一般就当虚词用,  相似文献   

8.
胡加龙 《语文知识》2001,(11):58-60
“莫”作为文言虚词,是《高考说明》里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虚词之一。不过,“莫”的用法尚缺乏深入的辨析,一些含混现象还有待厘清。杨伯峻、田树生《文言常用虚词》(湖南人民出版社)将“莫”概  相似文献   

9.
虚词不"虚"现象在英汉语言中表现得各有特色。英汉语言中的虚词不仅种类不同,用法也不同。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虚词用法的不同,了解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促进语言教学以及外语学习以及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探讨,历来的虚词词典都以词性为依据,将虚词的各个义项平排并列,而忽视了各义项间的联系。虚词词典编纂实践中的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对虚词意义系统的整理问题。只有说明虚词各义项的来源,整理、揭示出虚词词义的系统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虚词词典中义项的排列问题,使虚词词典的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我们通过整理虚词“於”的意义系统,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它的义项,以期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表现明显,三百多个复音虚词,同义词有四十几组。其中有四组同义聚合词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是表示时间短暂的复音时间副词、表示频次的复音频度副词、表示肯定揣测语气的复音语气副词和表示总括范围的复音范围副词。通过与《高僧传》《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比较,《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聚合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僧传》次之,《搜神记》相对较少。总体看来,中古汉语的复音虚词同义聚合现象已突出,与中古时期复音构词法的进一步完善及语言表达的愈加复杂性、精密性有一定关系。同义词繁多容易造成记忆负担,因而《世说新语》复音虚词中的同义词被保留下来的很少。  相似文献   

12.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上承商代,下接战国,处于语言演变的重要时刻。从虚词的使用说,甲骨文中虚词的数目十分少。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列国争霸,百家争鸣,语言迅速发展,虚词的使用十分频繁。《诗经》处于卜辞、金文和先秦古文之间,地位极其重要。了解《诗经》虚词的用法,可以看出虚词演变的痕迹。 《诗经》中的虚词已有七十八个,其中大多数有一词多类的现象。虚词不仅已具备了介词、连词、语气助词、叹词,还出现了起延长音节作用和构词作用的特殊助词。笔者曾对《诗经》的七十八个虚词逐一作过分析,现将与、以、于、於、攸、有等六个虚词的分析胪陈于下,与求教于学术界同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而"、"以"、"之"三个文言虚词为例,重点探讨成语、熟语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对中学文言文虚词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预设是一个重要语用现象,它与句子信息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从句型、单句、复句、歧义句、虚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预设与汉语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演变使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虚词。“不成”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一个语言成分,其最初由偏正词组演变为表反诘的副词,又进一步演变为语气助词。①本文拟就其由词汇成分演变为语法成分这一语法化现象作一些考察和探讨。一、第一次语法化——由偏正词组到反诘副词  虚词一般是由实词转变来的,复音虚词的形成也多与实词的虚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汉语典籍记载的语言事实来看,“不成”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松散的偏正结构,表示各种否定的动作和状态。如:…  相似文献   

17.
分析虚词,较难完全依据字形,关键要借助于语音。本文试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传统方法运用于主要体现语法功能的虚词的研究上,对有通用现象的一组字,进行包括声纽和韵部在内的语音上的全面考察。针对目前存在的“声近义通”研究中的重韵轻声现象,本文指出,在声纽和韵部皆可或同或近或转的前提下,在有实际语言材料证实的基础上,始可判定虚词用法的“声近义通”。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的内涵与情感往往委婉含蓄,不只是因为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有虚词巧妙使用的原因。对古诗词的鉴赏,往往只重视对实词的品读,忽视对虚词的分析,其实虚词的作用也十分巨大。本文以具体古诗词虚词运用为例,从深化意境、寄寓感慨、丰富内涵、塑造形象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虚词意义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虚词的正确使用在高考试题中每年都出现,或单独设为一道题,或与实词考查合为一道题,题型一般为虚词使用正误判断或选择正确的虚词填空的形式。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考查中涉及到连词、介词、代词、副词、助词。考生出现的错误要么不明关系,要么位置颠倒,要么弄错词义,要么搭配不当……现在就虚词使用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以资备考复习。  相似文献   

20.
以连词"而"为例,结合印尼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从词典编撰的方法论高度,探讨目前汉语虚词词典仍存在的问题以及理想的虚词词典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编撰等,以提高虚词释义的精准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