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1,42(1):33-46
制造企业生态化创新战略转型中,枢纽企业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如何伴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做出技术、商业决策?依据“情境-结构-机制”的研究框架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从模块化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路径特征。研究表明:(1)情境主导了技术创新的可实现性,技术标准、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3个情境因素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互演进。(2)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架构模块化、交互界面开放性、网络治理嵌入性。海尔模块化生态圈战略转型历经的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和颠覆融网期3个发展阶段,以 “产品、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超模块化”的架构创新驱动了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 “以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产业链协同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突出表现在杠杆、协同和互利机制上,通过揭示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实现机制的作用逻辑,提出杠杆机制呈现出重用“模块资源-平台资源-场景资源”的演化路径,协同机制使枢纽企业在系统中的角色沿着 “分解者-平台领导者-创新集成商”演化,互利机制呈现出“企业主导-开放市场机制”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转型提供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2.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2,43(11):73-82
如何揭开数字化转型提升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面纱,既是创新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杠杆机制(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协同机制(模块化组织架构),以“战略—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跨层次的模块化架构演进动态分析,提出模块化架构与治理机制协同的双重演化路径。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枢纽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2)模块化产品架构与模块化组织架构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上述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模块化产品架构及其镜像的模块化组织架构的演进,是现阶段枢纽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支撑。微观上揭示数字化转型的黑箱机制是对以往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并启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字经济不仅催生了产业变革,还深度影响着企业创新。从苹果的iTunes到Google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嵌入数字平台的企业颠覆性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深入研究数字平台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机制意义显著。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从模块化视角出发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海尔COSMOPlat平台为案例研究样本,编码提取出“模块化数字平台的重要功能”、“模块化数字平台的关键要素”、“作用机制”和“颠覆性创新”四个核心范畴,并以此构建了模块化数字平台影响企业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解码案例企业如何利用模块化数字平台(即通用性机制、兼容性机制及扩展性机制三种作用机制)来赋能颠覆性创新。本研究既对数字平台和颠覆性创新理论有着独特见解,还能对企业利用数字平台加快实施颠覆性创新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6):8-11
桥接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模块化理论,围绕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开展外部资源的配置管理研究。分析了模块化对于开放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探讨了模块化下开放式创新网络构建原则;构建了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开放式创新网络模型。重点结合典型案例相继探讨了案例企业的产品模块化创新,基于模块化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和针对外部资源管理机制,以及在IT系统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网络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IT为代表的模块化产业体系,在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网络发展的背景下,模块规模报酬递增、模块操作和网络效应的叠加形成了模块化的价值创新网络,但是受到体系瓶颈的约束,价值创造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提供了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价值推动力,也决定了不同的创新协调机制.与模块的创新不同,模块化体系结构的创新需要整个网络的创新协同.开放的网络结构、关于创新的知识集成,以及通过开放的知识产权策略建立信任和合作机制,在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海军  成佳  邹日菘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74-1283
知识经济情境下,知识转移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绩效至关重要。文章引入模块化理论来研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问题,并重点从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视角分别探讨了知识转移的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海尔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其产品模块化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讨论了案例企业采用模块化手段与外部合作资源开展知识交互,以及基于模块化的知识转移协调机制的具体应用。研究发现:模块化不但有助于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更有利于调节知识供需双方的知识转移策略;模块接口则作为知识供需双方消除信息不对称、实施知识转移的重要管道。本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探索需求驱动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以及实施知识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陶颜  周丹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16,(4):601-611
服务模块化作为一个新兴问题,既是模块化理论在研究焦点上的转变,也是服务创新研究的新拓展。研究首先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逐次剖析了服务模块化与创新绩效、服务模块化与战略柔性、战略柔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随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收集数据并展开实证研究,提出并证明了服务模块化、透过战略柔性作用于金融企业的创新绩效的路径机制。最后,研究将结论与现有文献进行链接讨论,明晰了结论的适用条件,并提出有待解决的未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郝斌 《科学学研究》2011,29(1):147-153
 随着模块化研究的深入,主流文献逐渐将视角聚焦于技术创新的模块化,模块化创新开始成为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吸收能力与企业间网络理论,从模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与机理角度,探讨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的价值吸收问题。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价值吸收的本质,即产品内分工深化引起的企业能力生成和价值生成的分离,具体表现为:(1)能力生成边界和能力作用边界的分离,(2)价值生成和价值整合的分离。其次,探讨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的价值吸收机制,指出价值吸收包括共享吸收、互补吸收、单体吸收等三条路径,需经历搜寻、甄选、内化、整合、实现等五阶段过程。最后,通过对丰田公司的案例分析,论证了文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也进一步拓展了模块化创新的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2):47-52
从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对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究模块化—知识流动—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块化对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流动和显性知识流动分别在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组织模块化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仅有显性知识流动起到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证实。据此,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模块化创新的知识链模型及其集成管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具有分解复杂系统的功能,模块化创新实现了创新资源在集群企业内的分享与合作.知识链由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形成、知识内化及知识外化五个基本活动和领导、协调、控制、测评四个辅助活动构成.对知识链各环节的集成式动态管理是模块化创新知识链管理架构的核心.在此,将单个企业的知识链扩展到模块化创新下企业群的知识链,分析了模块化创新知识链的结构,提出模块化创新知识链的概念模型及其集成管理战略架构,并通过CMI应用案例分析对模块化创新知识链集成管理模式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对于一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平台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其在模块化嵌入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和演化轨迹;其次,围绕“用户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三个维度,归纳对比了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平台模块化下案例企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可以被赋予调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功能,而平台模块化既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合作创新,也能通过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来激发合作伙伴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组织是大型企业对模块化生产方式进行协调的一种组织形态,与传统组织相比其知识创新更具有系统性和集成性,但模块化组织自身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以及组织之间的一些特性加大了隐性知识在组织间交流的难度,阻碍了组织的集成创新.从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组织的模块化程度、模块化组织内知识的内隐性、模块化组织间的文化距离、模块化组织间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模块化组织间交互记忆水平等因素对模块化组织间隐性知识流动的影响,为企业今后的知识管理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模块化生产企业面临升级困境,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供市场空间的前提下,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局部占领到模块化网络的构建是企业避免模块化生产低端锁定,实现国内市场可持续性开发,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重要阶段.具体而言,从局部占领到全局构建战略能够培养企业的渐进性创新、模块化创新以及结构性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国内市场开拓能力,增加产业间升级机会,并对第三方国家参与模块化生产进行相应的阻击.阐述了从局部占领到全局构建的可行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创新体系,具有技术创新模块化、系统成员多样化,成员企业合作共赢、争取网络效应推进事实标准的典型特征,为防止创新生态系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成员敲竹杠、搭便车、退出威胁、隐瞒与虚假发布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大量案例论证了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包括系统成员共享决策权的决策机制,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用户基础规模与市场地位、政府支持力度的谈判协调机制,包括专利许可定价、补贴定价、源代码开放的平台定价机制以及基于网络声誉与专用性资产投资锁定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中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掌握着关键模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是模块制造商,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从属于跨国公司.模块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受制于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势力和自身创新体系的欠缺.为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应主要关注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模块化、信息包裹与研发风险的分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柳 《科学学研究》2006,24(1):112-116
本文沿着青木昌彦的思路研究了模块化演进的本质———信息包裹对于分散企业研发风险的作用和机制。从十八世纪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到当今信息革命的硅谷模式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发现,模块化思想高级化的过程即是信息逐渐包裹在模块之中的过程。近期国内对于模块化的研究多侧重在对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意义上,但事实上,模块化信息包裹的重要功能更体现在具有分散企业研发风险的内在机制,同时这也为我国企业实施创新战略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结构,从知识治理的视角,结合动态创新环境,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华为的知识治理机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分工、知识选择性披露、创新生态系统的集体认同、创新外部合法性和交叉专利许可等知识治理机制有助于化解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风险,提高知识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9.
刘万利  贾宪州 《软科学》2009,23(7):141-144
从宏观层面角度,对模块化组织中"强势"和"弱势"核心企业模式的形成和角色进行了分析;在对模块化组织的组织设计、价值创新机制形成、组织治理模式等进行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组织的制度、结构、流程以及治理模式进行了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模块化组织"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惠丹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25-26
从分析模块化的机理入手,引入了模块集群这一概念。通过分析一般产业集群存在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风险,揭示了模块集群独特的创新和风险化解机制。模块集群集聚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各能力要素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增强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