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晚清外交官中,通晓英国语言文字者凤毛麟角,罗丰禄既通晓英国语文,办事又精明强干,于是就成了主持外交的李鸿章的亲信,得心应手。赫德等既主持中国海关,又插手中国外交,不懂外文的外交官也依赖他们。懂得外文的罗丰禄,就使他们高度戒备。一反一正,更显示罗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凭借强大军事实力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一要职期间,掌握了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税收大权,在发展对华贸易中维护英国的利益,但是其实行的海关体制方面的改革,也为中国海关走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1866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赴欧洲游历考察,是晚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自马嘎尔尼使华以来,中西之间一直围绕遣使问题展开争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确立了外交代表常驻北京的制度,同时也不断要求清政府能够遣使西方。其中,赫德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清政府内部为是否遣使犹豫不决之际,赫德的休假回国,为清政府的遣使尝试提供了一个契机。最终,清政府选派斌椿带领三名同文馆学生,随同赫德前往欧洲观光并做考察报告。斌椿使团虽然不是清政府正式的外交代表,但其作为清政府向西方遣使的首次尝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本是科举之路的成功者,却在接触西学后批判科举弊窦,主张以经世致用为标准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具有"抡才大典"之称的科举制度。他还极力奏请清政府设立算学一科,推动了晚清的科举变革,为之后的科举变废奠定基础。可以说,李鸿章不仅是科举时弊的批判者,也是科举制度的冲击者,还是科举之变的推动者,更是清季科举变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5.
英国在华利益与中国海关的创立,晚清海关对政府的支持,赫德的个人能力与任职海关的业绩,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能够控制晚清海关达45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洋务派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就有着以其民用企业之体,而达到海防之用的设想,并力图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海防中确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在北洋、南洋海防的筹饷、军运等方面以及台湾海防方面作出了贡献;它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船只,对维系马尾船政局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寓兵于商,对增强晚清国防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们称秦代开凿灵渠的工程总指挥为史禄,其实在汉代,史书只称其为监禄而不称史禄的。监是官职监御史的简称,禄是其名,而其姓失传。直到晚唐才有人称呼其为史禄,这使后人误以为其姓史。不过唐以后许多人仍然称其为监禄或者监御史禄。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一生毁誉参半,然而一些对李鸿章的非议却明显失实,晚清政坛的情况极其复杂,各种因素同时出现,在这种状况下游走的李鸿章更显得步履维艰。他顶着舆论压力,对中国的军事、经济、外交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虽不能称其为英雄,但也实在不应该为亡国买单。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晚清中国海关与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下层社会已经与海外建立多重网络联系 ,近代中国在国家层次上则还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充满生机的中外交流建立阶段 ,本文通过对中国海关在 1 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的工作及中国展览的历史回朔说明之。 1 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是中国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和派代表出席的世博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在此次世博会的成功展览是以洋员为主体的晚清海关首次经办展览事务的结果。海关洋员的筹划、安排和组织使中国展区获得成功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通过此次博览会 ,海关形成了办理博览会事务的模式 ,使此次办理工作成为其经办世博会展览事务的典型代表 ,同时也体现了其办理工作的双重性质。由于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展览的成功 ,中国政府陆续参加以后的世博会 ,通过博览会展现自我 ,走向世界 ,发现世界。 1 873年中国参展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事件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过程本身丰富多姿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金叠千是晚清政府派驻伦敦代购舰只的代理人,他在职期间为清政府购买了数十艘炮舰,为清政府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炮舰技术,在一定程度成提高了晚清海军的实力.但其过分夸大了这些炮舰的能力,再加上清政府的盲从,花费大量白银购买了一些战斗力并不很强的炮舰。同时,赫德通过金登干的购船活动妄图控制中国的海军大权,其侵略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崛起漠北,西域部落乃蛮为其所灭,部分乃蛮遗民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原。其中"答禄氏"定居在河南,答禄与权成为中国文学史唯一的乃蛮籍双语诗人。元明之际,答禄与权在两朝的文坛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双语文学史、西域人华化等研究角度,结合在其家族聚落地——河南洛宁的实地调研,对乃蛮诗人答禄与权作了专题研究。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13.
赫德认为郭嵩焘有学问,有能力,性情温和,头脑清醒。郭嵩焘认为赫德为中国办事十分出力,极有心计。双方关系是友好合作的。赫德认为马格里是李鸿章的人,力求将马格里挤出公使馆,因为郭嵩焘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4.
如何摆脱财政困境成为晚清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晚清直隶总督在探索解决财政问题的同时,理财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从“讳言理财”到“为言利辩护”;从主张“赋出于田”到“赋出于商”;从“着眼国内”到“放眼世界”,不仅首先尝试发行直隶公债,而且大 胆引进外资,为直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法和约草约>是中法战争中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所签定的一份和约.在这一和约的签定过程中,竟是一名法国人金登干作为中方政府代表与法国倒台政府的阁员外交大臣毕乐于1885年4月4日签订的,从而结束了中法战争.那么,金登干到底何许人也?他又为何能代表中国政府与法国签订和约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从金登干的经历、才干、人事关系以至当时中法战争后时代选择金登干的诸多因素作了分析,欲破解这一历史之谜,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为惩治官吏赃罪,改善吏治实行"重禄法",意图通过提高官吏的俸禄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重禄法"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官吏赃罪,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初以来官吏贪财受赇的不良风气,但仅靠重禄是无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的。  相似文献   

17.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为惩治官吏赃罪,改善吏治实行"重禄法",意图通过提高官吏的俸禄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重禄法"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官吏赃罪,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初以来官吏贪财受赇的不良风气,但仅靠重禄是无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的。  相似文献   

18.
有关北魏前期百官无禄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北魏前期百官无禄制的问题 ,《魏书》并无明确记载 ,始倡此说者为唐人杜佑。清人赵翼正式确立《后魏百官无禄》的论点 ,史学界多遵循此说。然而 ,也有此制始行于西晋末期永嘉之乱后的说法。我以为此说有误 ,并以十六国时期百官有禄的事实证明之。当北魏前期实行百官无禄制时 ,一般认为其缓解因无禄造成的社会矛盾的办法 ,是“唯藉商贾取利而抽分之”。我却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办法 ,主要而长期实行的办法是对百官实行以战利品的再分配制度为特征的班赏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不禄"一词,《礼记》汉郑玄注:"不终其禄",各种辞书及古代汉语教材均依此说。本文拟因声求义,论述"不禄"可能是单音词"仆"慢读形成的"分音联绵词";"不禄"表示死亡义,源于"仆"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20.
巩占龙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2):52-53,64
支禄诗歌的乡愁情结和家园意识既表现为对家乡景物的摹写和追忆上,交织着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同时还融入了时代的内涵,上升为对自然、生命、精神家园的追寻上。另外,支禄诗歌的乡愁情结和家园意识还体现在对地域语言的运用和截取上,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方言、俗语入诗,重视对民间风物、琐事的抒写,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