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之下,我们迎来了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使高校图书管理面临着新型的挑战,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强化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旨在为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发展方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及渊源可追溯到早期的人类社会,图书馆从古至今始终记录并保留着人类文明历史的知识、信息及大量文献,是人类最强大的信息智囊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图书管理应在现代管理理念下发挥其越来越全面、创新作用。本文将从图书馆的基本管理理论入手,分心信息化时代图书馆面对的各种理由,然后根据这些理由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伊然 《今日科苑》2005,(4):54-55
随着融合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人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忠庚  赵金海 《现代情报》2004,24(12):72-74
数字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数字图书馆已经发展成为网上文献信息中心。扩大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模式以网页为服务平台,数字文献信息为服务内容,多渠道配置信息资源,以网络传输数据,通过协调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面向用户开展多层次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及构成要素已成为图书情报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革命的风暴中,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信息时代的洗礼,信息组织活动一直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将档案信息组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粗糙地划分,以期描述档案信息组织技术的发展轨迹,认识数据库这种组织形式在档案信息组织管理技术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与信息服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我国信息化基础结构的思路,通过对信息化过程中“信息”的内涵与作用的探讨,提出由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三个要素构成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论述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服务升级为利用信息资源拓展人类的信息功能,并提出图书情报人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图书管理水平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与信息的获取,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就是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和信息的获取欲望,从而保证人们应用最便捷的方式快速获取到需要的信息和图书内容。信息时代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利用高科技技术带动信息传输速度。主要论述的是信息化图书管理的优势以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书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当代的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有着特殊的意义,高校中图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对于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校的图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及信息化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9.
刘懿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90-90,92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折.认真研究国际上各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总结其基本经验,对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日本为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 ,图书馆是信息密集单位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 ,信息馆建设也提上日程。1 信息馆是当今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自觉和不自觉转移的一种形式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背景。今天 ,人类已经认识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知识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传递服务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 ,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战略型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其结果是 ,社会的信息投入产出比例迅速增长 ,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在高度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理论的主要发展变化情况.其中重点探讨了信息经济、信息服务业与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对象,讨论了延边大学图书馆在延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实施了全方位的渗透,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因此而加快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  相似文献   

13.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加快信息流通,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作为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信息,它反映、传递、汇集现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14.
王丽波 《中国科技信息》2010,(2):151-151,153
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党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须要适应读者的变化,加强信息职务职能,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是以馆藏图书为主,这样一方面造成馆舍不够,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传递落后,使馆藏文献快速老化作废,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功能以及读者需求,科学建设馆藏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开展信息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焱 《未来与发展》1998,19(4):41-42
一、“信息文化学”产生的科技文化背景我们生存在一个日益信息化、数字化的环境中,信息化生存或者数字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将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无论你重视也好,漠视也好,信息社会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始于20世纪中叶,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进入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转型期,信息技术成为主导性技术,信息在科技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我国的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着加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任务。信息化必须走网络化的发展道路,只有网络化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所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从以往广播电视教育进入了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阶段,当前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网络课程系统及学习知识性软件的设计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全新的办学模式,必将产生超乎寻常的效果。教育自身的内在需求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21世界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信息化社会就要求教育培养有很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次,信息化社会不仅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入职之前的教育与培训,而且要求进行终身的教育与培训,有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提出了与信息化理论体系相关的4个基本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信息技术一信息革命一信息化一信息社会。接着,从全球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信息化理论体系基本框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概念形成、阶段性特征、未来的8个技术走向;“信息革命”的定义,其具备的“数字化”本质特征、产业革命性质以及对人类的重大深远影响;“信息化”的定义,正确认识信息化、制定推进策略的重要性;国际社会关于“信息社会”的测度和判定标准,“信息社会”的数字化本质特征。最后,分析了“信息化”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地位,认为“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3条平行的轨迹,三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我”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系统发展的认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志伟  张忠衡 《情报科学》2001,19(3):314-318
图书情报(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21世纪图书情报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我国图书情报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情报系统的发展战略:1.跨越式战略;2.一体化战略。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加之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应用无疑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注人新鲜的血液,进一步了推动社会经济向高层次延伸,是促进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催化剂。面对计算机等新生事物的不断运用,作为图书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来说正面临着深刻考验。如何利用计算机为图书管理者提供高效工作模式,如何为借阅者查找翔实、全面的图书信息,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