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分歧,报纸作为统治阶级最有效的舆论工具之一,其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意识形态、集团利益等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及台湾《中央日报》对"陈江会"的不同报道,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报道量、报道形式、报道内容等方面入手,试图找出两岸报纸的异同,为两岸间的信息传播进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主流纸媒的《人民日报》,从政治、职工和城镇等方面,对兵团进行了集中刻画,塑造出了国家兵团的形象,但是其对兵团的宣传侧重于宏观叙事,没有突破政治主导和特殊时间节点的宣传窠臼。  相似文献   

4.
薛晓薇 《新闻世界》2014,(6):229-230
本文从《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对波士顿爆炸案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结合报道文本进行话语分析,通过对两大媒体报道的主题、基调、内容、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观察两报在报道框架以及风险传播机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有关两会报道的内容为例,通过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异同,总结两者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岁华诞,国庆报道也成为各媒体的“重头戏“。现代社会媒体竞争激烈,为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党报在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同时,也创意连连。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这两家全国性党报为例,分析了党报国庆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岁华诞,国庆报道也成为各媒体的“重头戏“。现代社会媒体竞争激烈,为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党报在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同时,也创意连连。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这两家全国性党报为例,分析了党报国庆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邱霞 《新闻世界》2010,(4):105-106
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岁华诞,国庆报道也成为各媒体的"重头戏"。现代社会媒体竞争激烈,为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党报在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同时,也创意连连。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这两家全国性党报为例,分析了党报国庆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杨爽 《新闻世界》2013,(8):235-237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新疆日报》作为中央和地方党报的代表,对报道量、新闻体裁、特刊及专栏的设置、两会报道关键词、图片运用等,分析中央和地方党报关于“两会”报道特色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师荀 《新闻世界》2014,(7):243-245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有关北京雾霾的报道在报道频率、议题分布、报道版面和配图、报道倾向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两报对新闻客观性、平衡性的把握不尽相同,其议程设置的不同侧重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2.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21):24-29
本文以《人民日报》1978年至今的所有报道为研究样本,以关键词检索与文本内容分析为主要途径,对三十余年来"性观念"相关报道的媒体态度和文本话语变迁进行考察,以期了解媒介是以何种方式将社会敏感及争议性议题呈现在大众面前。总体而言,即使是态度保守的主流媒体,三十年余间对诸如同性恋群体、性知识、不正当性行为等内容的报道都发生了方式和态度上的变化。但是,在更为人性和宽容的同时,刻意的淡化和搁置,也是主流话语体系应对社会争议性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宦晓渝 《新闻世界》2011,(11):151-152
《人民日报》对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形式、版面位置、报道态度和报道来源地等指标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纸质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丁超 《东南传播》2018,(7):149-151
春运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直是讨论与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2013至2017年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分析,以从报道数量、版面呈现、报道主题、报道篇幅、报道倾向五个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如何构建铁路春运的话题以及其报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6):40-44
当前传媒揭示环境危害,特别是多家媒体联合参与的"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报道影响巨大,媒体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值得研究。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民日报》作为研究文本,剖析它报道背后的权力运作,并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环境报道的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18.
史文静 《新闻传播》2009,(11):40-41
标题是一门带有创造性、科学性、规律性的艺术。新闻标题是新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厘清其历时演变并加以分析考察.可以发现新闻标题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规律。本文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跨世纪稳定发展时期这四个阶段为依据.从报刊用词、报刊语言语法以及报刊语体的历史演变这三个角度分别加以分析。从而总结出新闻标题在不同时期的语言风格变化。新闻标题语言风格的变化也是汉语书面语不断丰富与不断发展的历史。研究新闻标题的历时演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的宣传在我国新闻报道中比较广泛,雷锋作为典型人物的代表,在宣传报道中无论从数量上、时间上来看还是从国人认知程度上看都有重要地位。不同的时代对典型人物宣传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本文在新闻框架理论下,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从1963年到2012年的“学雷锋”相关报道为样本,分析社会价值取向下学习“雷锋精神”的变化,试图从雷锋形象的宣传和变化中探究社会价值取向与典型人物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量化方法对2009年《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甲流"报道媒体框架由多种力量和因素参与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特点,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权威性、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道义的努力,一改SARS时期被动自闭的形象。同时此框架视角比较狭窄,欠缺批评式和反思性视角,主题较单一,信源较狭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