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需要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个性因素,对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的各种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需要的满足与否对人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有显著的影响。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教师职业内部获得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是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在适应教育工作、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生活条件的过程中产生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心理上的反映和体验。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当前教  相似文献   

2.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具有个体独特性和社会规约性的双重属性。教学个性作为一种生成的、潜在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辐射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课堂灵动的生命力。走出教师教学个性日渐稀缺的困境,需要学校教学制度的合理赋权和教师个体的自主增能。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由于教师职业专业化标准具有确定性与灵活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个体在其专业成长中,在符合教师职业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要敢于超越常规,追求个性。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独特个性品质及外部条件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方面所具有的特质。它既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特质,也包括情感、意志的心理特质。心理特质的形成,促进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并集中反映在个性的意识倾向和个性的心理特征上,如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条件。与教师的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思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师个体差异的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总是基于个体现实基础和个人发展理念之上。教师专业发展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应考虑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导致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同,发展所需不同。关注差异,尊重个性,正确引导,提倡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双师型”教师要明确专业发展的根基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的养成,是指“双师型”教师个体对所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和能力。这种自主能力是在教学专业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需要一定专业生活的积累,这是其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基础。纵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其专业活动尽管有多种形式,如与学校领导的互动、同事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家长的接触和与学生的交流等,但从总体上看,教室才是他们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才是“双师型”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的养成机制的探寻也应该扎根于他们课堂上的专业生活。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态度”强调的则是愿不愿的问题。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教师的专业自我是一种专业态度。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一、教师的专业自我…  相似文献   

8.
唤醒“自我”: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教学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个性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展现。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以普适性知识和经验为内容,通过有组织的外在灌输,把教师训练为能履行社会职责的工具人,教师教学个性被严重遮蔽。要解放教师教学个性,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以体验和反思为途径,注重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生成,从而使教师成为自我与角色相统一的生命人。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业化教师特质的专业自我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态度”强调的则是愿不愿的问题。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教师的专业自我是一种专业态度。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化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状态和水平的价值判断。这里主要从学生个性心理倾向的研究视角,着重以初中化学中的学习评价为研究范围,对学生在评价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倾向、动机倾向、兴趣倾向和价值倾向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了评价中的学生个性心理倾向规律,为中学化学教师展开学习评价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幼儿受单一性别教师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对男幼师培养重视不足的影响,加上学校对男幼师教育、管理方法不当,幼儿园对男幼师的发展和需要重视不够等等原因,导致幼儿园男幼师奇缺。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男幼师对幼儿健康成长的特殊作用;应该从转变观念、政府施策、重构教育管理模式及创造利于施展才能的角度出发,为男幼师创造有利的职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性别、政治面貌等一些背景变量所导致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了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择业观提供理性指导,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方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背景、发生机理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地方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工作缺乏积极性,承受众多压力,职业倦怠较重。四个产生原因是:更新知识的压力,承担家庭责任义务的压力,个人事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四种应对策略是:建立积极有效激励机制,多方面给予教师社会支持,定期开展心理保健活动,做好自我心理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并受到社会上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学校制定的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机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构建有效的促进教师本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和多元机制,成为学校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这些有效机制的激励下,教师个体才能尽其所能地发挥潜能,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职业应当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影响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成就。教师如果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展示自身的价值,并获得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与尊重,就容易产生职业幸福感。教师培训让中小学教师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幸福,触动了他们深刻思考的神经,使其增强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自信心,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职业情感再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具有敬业、爱生、责任、自尊、乐业的教师职业情感,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但现实是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淡薄、职业情感教育缺乏,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与课外教育活动,强化师范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情趣、加强情感素养、提高情感能力,以培育师范生良好的职业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职业实践阶段,促进教师终身发展问题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教师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内涵的解读,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及教师在教学专业实践中的职业价值理解进行论述,以期对促进教师终身发展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职业生涯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已经从政府主导转向学校重视、社会关注.针对职业院校职业生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育内容与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现状,职业院校可以采取构建阶梯型职业生涯教师队伍、系统设置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创新职业生涯教育形式等措施,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其发展与国家和个人的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而作为“工作母机”核心的高师教师,其身心素质和谐、持续发展是教师生态素质系统的主导因子。当前高师教师身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受到“花盆效应”的影响,高师教师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模式受到限制;从生态“整体效应”分析,高师教师身心制约与互动的发展观念不明确;依据“最适度法则”,高师教师对自身身心承受能力的认识有待提高;从“限制因子定律”来看,高师教师身心素质与发展能力比较低。为此,高师教师应突破环境制约,自主创新,树立一体化的身心发展观念;发展新型教师人际关系,为教师身心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重视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到某个阶段后,由于自身和外部的原因,人们会出现动力不足、情感枯竭、绩效降低和对未来缺乏信心等心理现象。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要走出职业高原期,克服职业倦怠,教师、学校和社会都应早做预防、对症下药,不断寻求促使教师终身发展的良机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