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方法来研究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首先,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的传播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影响因素等要素有机整合到该框架体系内来。然后,对该框架的研究步骤、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框架对研究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生存的常态是各种难以预测危机.企业解决危机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传播危机信息和对危机信息加以控制利用.以三鹿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危机为案例,在对这一危机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具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其危机信息传播网络及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机制和控制机制,认为三鹿应对危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传播失效,传播失效的原因是策略选择错误,其根源在于公司所秉持的传统以政府为中心危机信息传播和控制理念没有实现现代化演进以及企业人本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140-144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CSR信息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正面CSR信息,通过企业与第三方共同宣传的方式对消费者正向感知价值影响更大; CSR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促进正面CSR信息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的影响作用,其中共同宣传方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CSR信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采用得益框架可以促进正面CSR信息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企业有效宣传社会责任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魏玖长  赵定涛 《情报科学》2006,24(12):1782-1785
本文利用Shannon和Weaver的信息传播模式建立了危机事件的信息模式,这种模式易于解释危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并从危机事件的属性、危机编码、通道、危机解码、噪声、危机反馈环节分析了影响危机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省64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和CSR报告为样本,考察目前企业社会责任(CSR)信息披露主体的特征。通过回归分析的F检验和分组均值的t检验证明,国有、盈利、大型的公司更愿意披露CSR信息,而沪深两市公司在披露形式上有显著差异。业务外向性对该披露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进行披露的公司仅以满足政府和证交所要求为主要动机,这不利于CSR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信息公开问题是政府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危机信息传播与公众行为模式关系模型并结合2008年初南方雪灾事件,分析了信息公开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理论和认识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公司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综合比较各种社会绩效计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行为评估问卷调查方法来测度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绩效水平,以期有较佳的信度和效度.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社会绩效水平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社会绩效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公司社会绩效各个子维度的绩效水平与公司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存在差异.这一结论对于建立与公司社会责任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竞争战略,从而促使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5,(6):60-64
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特有风险的影响,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整体表现越好,特有风险越低;股东、员工、供应链、环境和社会发展5个社会责任维度均能降低特有风险,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根据社会责任评分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划分为优良组、一般组、较差组,发现优良组、较差组与公司特有风险显著负相关,而一般组二者关系不显著。针对内生性问题,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验证,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7,25(7):979-982
本文以社会网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中的“六度分隔”、“小世界”和“无尺度网络”现象,运用“弱关系一强关系”假设和“结构洞”理论对公共危机信息网络结构及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娟 《金秋科苑》2010,(16):13-13
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存在价值及其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找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现实意义,并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参照依赖和信息反馈理论,探讨了反馈信息框架对大学生节电意愿的影响,并探究了反馈媒介和反馈频率对反馈信息框架影响大学生节电意愿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发现:①反馈信息框架对于大学生节能意愿的主效应显著,且他人参照框架比自我参照框架更能促进大学生节能意愿;②反馈媒介对参照依赖的反馈信息框架影响大学生节能意愿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反馈媒介为手机短信时,他人参照的反馈信息框架更能促进大学生节能意愿;③反馈频率、反馈媒介和信息反馈框架对大学生节能意愿影响有三重交互效应.在信息反馈频率为每周一次时,不论反馈媒介为哪种类型,信息反馈框架的主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刺破法人面纱制度是公司法中重要的例外原则。它肩负着衡平正义、公平与效益的基本作用。我国的公司法对于该项原则早有认定,但却迟迟缺乏合理而权威的适用标准。尝试介绍美国的刺破法人面纱制度,美国在该领域不仅具有创始性的地位,还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规则适用作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信息策略的最佳选择--信息代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中小型企业信息建设的现状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工业企业共有7259 750家,其中大型企业6 416家,中型企业16 519家,小型企业723815家,中小型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9.9%,中小型企业的产值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72.9%,从业人员占83.2%[1].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彦舟 《情报科学》2005,23(3):475-479
信息安全立法是当前全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信息污染、信息泄密、信息破坏和信息侵权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联邦信息安全体系,并通过与我国当前相关立法的比较,提出若干立法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信息公开政策是国家引导和调控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要规范。[方法/过程]文章运用政策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761条信息公开政策进行多维度测量,解析我国信息公开政策中的权力主体、法律渊源和政策工具使用情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公开政策相关权力主体,虽然涉入有一定滞后性,但是整体参与度很高,权力协同较深;相关法律渊源关系切实反映出我国由企业信息公开向政府信息公开转变的历程,以及企业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发展的特色;基于内容维度和工具维度的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发现我国信息公开政策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工具组合结构欠佳等问题,未来应该加强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稿件的量化分析表明,稿件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信息,编辑部应与同行审稿专家、作者密切配合,把好审稿三关,切实保证文章质量。根据国内外的刊后审读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资料,已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中依然包含不少错误信息或不足之处,应引起读者、作者和编者的注意。提出了编辑如何拒绝错误信息、厘清虚假信息、追求正确信息的措施,以期把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万晓榆  吴继飞  李巧 《软科学》2015,(1):115-118,128
从损失厌恶理论的视角,分析在线选项框架对顾客决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服务重要性与服务类型。通过信息服务在线定制实验发现:与加法模式相比,顾客在减法模式下选择更多数量与更高总价的服务选项;选项框架与服务重要性具有交互作用,不重要业务在减法模式下更可能被选择,而重要业务在加法模式下更可能被选择。此外,选项框架与服务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呈现出了预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玉梅 《情报杂志》2008,27(4):83-86
从"信息构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面向用户和面向语义的网络信息服务的本质特征,结合网络信息服务的实际状况、针对面向HII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社会性"的机理作了较具创新性的抽象和认识,以期为提高网络信息组织结构及服务的质量提供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参考咨询服务与参考馆员的新定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杜玉靖 《情报科学》2001,19(6):596-598
本文在阐述信息时代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参考馆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竞争情报收集中的"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 《情报科学》2005,23(7):1012-1015
本文从“信息固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的特点及它们在竞争情报收集中相互关系,并分析了我国竞争情报收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日本、美国的竞争情报收集方法,提出了我国竞争情报收集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