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怎么同诗学联系起来了呢?难道说他也是一位诗学家?初看起来,这一疑问是有道理的。谈起20世纪中国诗学界,人们经常提到的诗学“大家”不外乎梁启超、王国维、宗白华和朱光潜等,仿佛这已是不变的“定论”,而似乎从未有人提到钟敬文先生。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诗学对中国新诗建构的意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朱光潜认为新诗的问题:一是修辞未能“立其诚”,二是形式与技巧方面的功夫下得不够,新诗过于信任“自然流露”,虽然诗人“确是有话要说”,却不注意诗的“说话”方式,“没有说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不同,是视野、感觉方式和想象方式的差异等更为内在的问题。朱光潜的《诗论》深入考察了构成诗歌“宇宙”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抓住语言这一关键因素,梳理诗歌与其他文学类型的区别,并从其音与义关系的历史演变中总结诗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诗学体系。这个诗歌体系,不仅具有理论的自洽性,而且有相当的历史感,其中西汇通的研究方法和开阔的历史视野,堪称诗学研究的一个典范。朱光潜的诗学超越了“局内人”的视野,从学理上回应了中国新诗变革中许多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的诗学建构既有自觉的中西比较意识,又具调和折衷的方法论特征。他的美学研究也体现出鲜明的融通中西的特色。之所以会如此,则与朱光潜“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人生态度、美学研究、诗学建构这三者,在朱光潜那里,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表现形态上由隐在趋于显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致力于新诗艺术创作的诗人,冯至对新诗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日渐成熟的诗学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诗人思维认识的不断提高,其诗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即从20年代的抒发真情实感的单纯传统的诗学观到40年代追求实存的现代主义诗学观,又从50年代受“左倾”诗潮影响的诗学观再到新时期以后日臻成熟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是中国中西比较诗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他以其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对早期中国比较诗学做出贡献。其《诗论》即集中体现了朱先生的跨文化视野及实践:通过对中西诗共同原理的比较与阐发,强调了比较诗学研究的共通性与异质性。这种自觉性研究虽有不成熟的缺陷,但在中西比较诗学史上已有重要的影响及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上承二三十年代中国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理论和京派文艺理论思想精髓,并借鉴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思想,把追求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性作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主旨。八九十年代,袁可嘉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主义"这一新的诗学概念,诗学体系更加充实完整,充分表现了现代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溯了20世纪下半叶以艾略特为主导的现代主义诗学传统对中国当代诗学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派和大陆七八十年代朦胧派和90年代新生代诗歌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方式和内在根源。以此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现代化走过的曲折历程,为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8.
维柯"诗性智慧"的概念所强调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与中国传统诗论有奇妙的契合之处。本文从实际文本出发,探讨维柯《新科学》对朱光潜的影响,以及朱光潜对维柯诗学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综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涤"隔"与"不隔"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与吴晗先生对读书的论述,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分别加以概括。朱光潜先生就读书的问题,曾经于上个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写过专门谈读书的文章。第一篇《谈读书》是他在1925年留学英伦时写给国内的中  相似文献   

11.
赫拉普琴科既是前苏联的著名文艺学家,也是倡导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诗学的重要理论家,其历史诗学的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参照几代前辈的历史诗学理论的基础上,他形成了自己对历史诗学理论的独特理论观点:把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结合起来进行诗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诗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6 0年代后的朱光潜美学已是实践美学 ,从以物的形象为审美对象到强调美的意识形态性 ,再到提出文艺是生产劳动 ,是朱光潜实践美学形成的基本轨迹。以文艺的主观性说明实践的能动性 ,以审美的创造精神沟通的物质与精神生产 ,寄托人类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 ,是朱光潜实践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诗论》以诗歌“音律”为中心,阐发了系统的声音诗学思想,其声音美学思想联系中国传统诗论,指出了克罗齐“直觉说”“表现说”的理论缺陷,构建了“情趣、意象、声音”三位一体诗学观。《诗论》提高了声音在诗歌中的地位,对当代诗歌写作、诵读、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或从生理心理学的言意一致性入手,来论证语言不仅是工具,更具本体意义.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语言不仅与审美物象须臾不可分离,就是与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以勒弗菲尔的两要素意识形态和诗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两个译本,主要从这两个译本中在凸显人物性格方面的差异展开,意识形态制约文学的地位,并操控其表现方式,这两要素中诗学对译文的影响更直接.20世纪50年代诗学关注的是通过情节来表现人的阶级性,因而董秋斯的译本中人物性格较为刻板、平面;20世纪80年代诗学关注人的现实性,因而张谷若的译本人物刻划较为立体.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融合中西诗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的意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的批评"。这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的文艺批评现状,深刻理解习近平文艺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曾倡导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西方美学史》中时刻注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原则,反对“唯经济决定论”,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有着自己的理解。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朱光潜根据具体历史现实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将其分为文艺思潮运动和创作手法,认为作为文艺思潮运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具有普遍性。日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与西方文艺思潮运动的线性发展历程相颠倒,与朱光潜的观点形成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20年代的"立达学园"时期,朱光潜将"发展全人"的人格教育摆在"立达"教育的核心位置,这也成为其自始至终坚持的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在《旨趣》这篇"立达学园"的教育宣言中,朱光潜深刻地揭示了个人、社会与教育这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密切关系,明确表明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全人"。作为一种顺应世界潮流的现代教育思想,"立达学园"时期朱光潜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下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值得深入探析、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王国维1904年6—8月于《教育杂志》连载论文《红楼梦评析》开始,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已有百年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鲁迅、周作人、王国维、朱光潜、  相似文献   

20.
奥登作为英国20世纪30年代诗人的代表,在充满政治、经济危机的历史语境中采取不同于艾略特等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策略,以大众的语言赋思于诗.其十四行诗组诗<战争时代>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全面展现了3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与心理.深刻表达了对社会、战争的思索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30年代奥登的诗学策略.影响了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