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散文中,三毛以其特有的异国风情与浓郁的抒情色彩,独树一帜.本文侧重从创作思想、审美意向、艺术表现等方面,对三毛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毛的创作作为一己心灵世界的实录,特殊的文体形式决定了它与宏大的社会题材无缘,而是带有鲜明的私语性、个人化等特点。但这并没有隔断其作品的社会性、精神性内涵,使之演化为一种独语式抒发。  相似文献   

4.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5.
三毛的创作中存在着拥抱世俗和彰显自我的双重心理向度及由此造成的双重艺术空间;从追踪女性心理轨迹的视阈看,作者在真实记录私人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她所属的性别群体的生存本相和心理现实。因为融入世俗人生与保持主体自我的矛盾共存,恰恰就是女性生命的真实历史和现实;另外,这二者的有机交融,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作家三毛在现实中的心理困惑及其力求找到二者平衡点的艰难选择,也显示出女性生命欲求的多样性、心灵追求的丰富性及在现实中实践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一.初入撒哈拉的自然之风 发表了《惑》《异国之恋》等作品之后的三毛,十年中几乎没再发表作品。这十年她去读了大学,也体验了爱情的滋味,更远赴西班牙求学。十年的人世变迁、岁月积累,使三毛变得更加的成熟、别有韵味,但也更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向往自己的理想之地——撒哈拉大沙漠。  相似文献   

8.
“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9.
日本明治启蒙文学的“文体改良”运动促进了晚清向新文体的转换,梁启超也受到森田思轩翻译文体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将森田思轩译《十五少年》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十五少年》被称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名译”;《十五小豪杰》被誉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两译本在各自译入语文化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译本对比,考察日译本对梁启超翻译文体选择的影响,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体创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三毛独特的书写姿态,旨在理解她文字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客观生活的丰富性及创作主体个性的多样性 ,决定了创作动机的表现亦呈多种形态 :一、从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看 ,有缺失性和丰满性创作动机 ;二、从产生过程看 ,有瞬息突发式和渐进缓成式 ;三、从明晰度上看 ,有明显性和潜稳性创作动机 ;四、从时限上看 ,有长期固定性和短时变化性创作动机 ;五、从引发机制看 ,有外界激发性和内觉自发性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2.
重新认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有利于科学地把握文学理论的学科形态。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一般说它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文学。但文学既指作为文本的文学,又指作为现象的文学,找出各种文学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才是文学理论所要研究的更为重要的内容。同时,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还要取决于文学理论自身的品质或内在规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文学理论研究对象,可以形成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3.
茅盾通过创作、论评、译丛和办刊等文学活动阐扬了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文类意识。这对开河之初的中国新文学起到了导引和建廓作用,同时肃清了旧文学的流毒,从而使得新文学向着“真”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艺存在研究是文艺研究的基本学理空间,文艺学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界面延展其学科言说,并在言说分异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知识框架,每一个知识框架都有其文艺存在之议的语指规置.新兴的文艺人类学乃是这些知识框架行列中的新的一员,它按照自己的语指规置选择其知识学向度.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变革和模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学理论教材的理论突破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审美性的回归两方面,其整体风貌,包括编写体例、学观念、研究视角、理论指向、学术视野、学术语言等,发生了显转换。  相似文献   

16.
风格是文章家成熟的标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形成文章风格的两个重要方面.文章的风格不仅体现在内容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形式方面.只有加强作者多方面的修养,才能形成独特新颖的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体“XX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体"XX体"指起源或流行于网络的新文体,通常是由于一个突发奇想的帖子、一次集体恶搞或者是一个热点事件而产生。此文通过对从网络上搜集到的59种"XX体"进行分类,初步探究了"XX体"流行原因,并从语言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文体"XX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宋文的研究中,批评文体的分析和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即使60年代开始的对宋文体式有了专门性的研究,但数量颇少,且研究的不够深入,藉以此,本文选取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作为切入口,贴合其具体诗文作品对其批评文体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诗文可以归类为序跋体、书信体、墓志铭体等,通过对这些批评文体的分类解析,欧阳修对宋代文体的独特贡献便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1949 - 1957 年夏这段时期是施蛰存从事文学翻译的黄金期,他翻译了大量东欧国家的小说佳作。施蛰存在此期间翻译的作家作品,是他以前关注欧洲弱小民族文学的继续,同时也可看作他对鲁迅的相关翻译选择有意无意的实践和继承。同时,他选择的苏联和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恰好也与当时的文艺政策、外交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结合汉代文学浓厚的人文精神及浪漫与理性精神,总结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可归之为:质实古朴,雄浑闳丽。它与先秦既尚文又张扬的多元风格不同,与建安慷慨使气的风格不同,也与江左六朝巧妆绘饰的柔弱文风不同。楚骚精神在汉代文化环境中必然发生变异,“楚汉浪漫精神”不能涵董概括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