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选>学家.其<文选>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二:一,他对<文选>的注释,在李善注的基础上有新的进展;二,其<韩诗证选><杜诗证选>在研究<文选>与唐代诗歌之关系方面更具体、更深入,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唐代《史》《汉》古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了 2 2种唐代学者为《史记》、《汉书》所作的古注 ,文章对其注释、音义、杂论、辨疑等 ,一一作出考证。通过考察书目著录和其它史料 ,进而研究诸书撰述的缘起、内容大概、流传影响等 ,并推断其亡佚时代  相似文献   

3.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汉书》在结构上比《史记》更加注意整体性与规范性,既断代为史,又有鲜明的通史意识,努力将“断”与“通”结合。《汉书》“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也是“大一统”的通识思想在史学上的鲜明体现。《汉书》在整体架构上具有“一部如一篇”的特点,只有将《汉书》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客观全面地把握其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6.
《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的,柳敬亭所说评话《秦叔宝志传》可能就是它的底本。《隋史遗文》是当时普通民众心态的艺术写照;小说写秦叔宝艰难而漫长的成名史,体现了民众“重利荣身”的价值观;秦叔宝行侠仗义及与单雄信、程咬金结义之情的描写,表现了民众以“义”为核心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借鉴最多的当属《隋史遗文》。褚人获移植、借用了《隋史遗文》中的大量情节,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创作观念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重新编排,有的照抄,有的借用,“阙略者补之,零星者删之”,从而使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部与同类题材小说风格迥异的新作。褚人获的工作是一种“缀集”、整合,同时也是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收词最多的一部大型词典,它代表了我国目前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但由于我国文献典籍数量众多,再加上近年来又有出土文献“重见天日”,统纂辞书时搜集资料不全,可能会漏收一部分已经存在的词语;或者引用晚于该词实际产生时代的书下来证明该词的某一义项的存在,因而出现书证过晚的问题;或者产生误解词语意思的问题,等等。有关辞书,尤其是《汉语大词典》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被多次提及,为《汉语大词典》进一步完善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篇文章也为《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作材料的搜集工作。  相似文献   

9.
北朝本土文学以其词义贞刚的独特风貌,为即将到来的唐代文学高峰提供了重要范本.但是由于明清易代之际兵火散亡,北朝本土文人文集大多佚失不传,对现有北朝本土文献的流传以及保存整理情况加以系统梳理是研究北朝文学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若日”是《尚书》和西周金文中常见的词组,对于“若”的说解至今无定论,文章对西周金文和《尚书》中的用例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并参考前人观点,对“若日”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汉瓦当艺术和汉玺印艺术是绚烂夺目的汉代艺术设计形式中迷人的一枝双苞奇葩。两者虽不为同一目的而产生,但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它们在固定而规则的二维平面中对字体的变化、设计,对图形的使用,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汉代的匠人们(设计师)对均衡、和谐的理解深刻而全面,他们在实践中反复完善着自己的均衡之计,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均衡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