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谷氨酰胺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一步研究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 ,探讨谷氨酰胺 (Gln)在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中的作用 ,以及 Gln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 8周、每周 6次 ,每次 15 0 min的游泳训练 ,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 ,并补充 Gln,测定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细胞因子等免疫指标的变化、血清 Gln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大负荷训练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 ;长期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血清 Gln含量的降低 ,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增加 ,可能是大负荷训练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机制 ;在大负荷训练后补充 Gln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提高训练机体的免疫功能 ,预防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其传染性极强,能够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在此背景下,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尤为重要。长时间或大强度运动锻炼能够造成运动性免疫抑制,使机体在运动后免疫系统功能大幅下降。因此,缓解或避免运动后的免疫抑制对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形成的可能负反馈机制及缓解措施进行综述。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等强度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且运动性免疫抑制出现的临界强度约为60%V.O2max强度,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2)运动性免疫抑制形成的负反馈机制包括TCR-P38负反馈机制、MAPK-DUSP负反馈机制、干扰素-STAT1负反馈机制、Foxp3-IL2负反馈机制、低血糖环境-Tregs负反馈机制和CTLA-4-T细胞负反馈机制等。3)缓解运动性免疫抑制值得研究的分子靶点包括DUSP、STAT1、Foxp3、CTLA-4等,且此类分子易受运动、睡眠、饮食等生活行为调节。研究结论:1)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形成可能与免疫系统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2)除避免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外,提高睡眠质量、合理饮食亦能够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急性力竭性运动对大鼠淋巴细胞蛋白质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为运动方式对大鼠进行训练,运动结束后取外周血,首先进行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发现,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比值由28.6%±3.5%下降为21.4%±5.7%,CD8+细胞比值由14.7%±4.8%数目上升为23.8%±6.3%(P<0.01),CD4+CD8+由1.93±0.27下降为0.91±0.31(P<0.01),随即取淋巴细胞制备蛋白样品,进行双向电泳,银染显色,利用Pdquest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共得到1546个点,能够匹配的有565个,不能匹配的有961点。在分子量43KD~97KD之间,运动组有部分蛋白质的量表现有较为明显增多,提示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有可能是急性力竭性运动引发免疫机能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跟踪和展望大强度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运动后免疫功能下降,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良好并且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综述性研究方法,阐述了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大强度运动对免疫功能抑制机制。结论:大强度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浓度下降,增值分化能力和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运动后抑制现象。长时间、大负荷训练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使血清Gln、Arg含量的降低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速率增快,可能是运动性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金其贯  王海军  顾明 《体育与科学》2007,28(5):74-76,81
为了研究糖的补充对大负荷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150min的游泳训练,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并补充糖,测定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细胞因子等免疫指标的变化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发现:8周的大负荷运动训练后,大鼠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L-2和GM-CSF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血清sIL-2R含量和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从而说明,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能引起外周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而在每次训练之前补充糖,可以使训练大鼠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L-2和GM-CSF含量均显著增高,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从而说明,糖的补充对大负荷训练引起的运动性免疫抑制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探讨黄伞多糖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盐水+运动组、高剂量黄伞多糖+运动组、中剂量黄伞多糖+运动组、低剂量黄伞多糖+运动组,每组20只.运动小鼠进行为期4周、每周6次,每次45 min负重5%的游泳训练,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黄伞多糖+运动组在大负荷运动同时按400 mg/kg/d、200 mg/kg/d、100 mg/kg/d 3种剂量灌胃.测定各组小鼠血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凝集效价、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免疫器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小鼠外周血液中WBC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明显下降,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和抗体凝集效价、脾指数明显下降,小鼠体重、胸腺指数出现下降趋势;与盐水+运动组相比,中、高剂量黄伞多糖+运动组小鼠外周血WBC、淋巴细胞绝对值、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高剂量黄伞多糖效果更好,高剂量黄伞多糖+运动组小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胸腺指数明显升高.高、中、低剂量黄伞多糖+运动组小鼠血清凝集效价均明显升高,低剂量效果更显著.黄伞多糖对运动组小鼠体重影响不明显但出现回升、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影响不明显.结论:长期大负荷训练导致小鼠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脾脏明显萎缩.体重和胸腺指数也有下降趋势.补充黄伞多糖可明显改善长期大负荷训练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防止免疫器官萎缩、体重下降.其机制与黄伞多糖特有的多糖、高含量Gh、Fe、Zn、Mn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激活不同层面的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 实验方法采用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150min的游泳训练,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细胞因子等免疫指标、血清Gln、Arg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①8周大负荷训练后,大鼠血清IL-2含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而血清sIL-2R含量却显著升高。②8周大负荷训练后,大鼠血清Gln、Arg含量以及血清GM-CSF含量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凋亡率却显著升高。结论为:①长期大负荷训练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②长期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血清Gln、Arg含量的降低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运动性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对过度运动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使用9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大鼠运动免疫抑制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S)、运动对照组(E)、蛹虫草+运动组(E+C)和蛹虫草对照组(C)4组.运动1周、3周和9周后取血,测全血血红蛋白(Hb)指标,收集血清检测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睾酮(T)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ymRNA、IL-4 mRNA表达量,并通过ELISA检测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9周过度运动大鼠Hb和T显著降低,CK和BUN显著升高,表明过度运动大鼠疲劳程度较高,IFN-γ、IL-4两种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表明9周运动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运动免疫抑制现象.通过E+C组和C组实验证实蛹虫草能显著提高运动免疫抑制大鼠的Hb和T,降低CK和BUN,帮助疲劳消除,促进机能恢复,使Th1/Th2运动免疫失衡重新恢复平衡状态,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旨在采用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大负荷运动后人体骨骼肌肌球蛋白的变化。6名男性受试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3人,实验组受试进行大负荷运动。结果显示:在运动组实验对象股外肌抽提液转移印迹图谱上出现大量新的条带,分子量范围为97.4~200 kdal,说明大负荷运动后股外侧肌肌球蛋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主要阐述大运动量运动或训练后营养获得对免疫反应的机制.概述了营养和体液缺失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运动与常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和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酰胺)的利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运动诱导免疫抑制的病因学.常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将有助于降低大强度运动或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热休克蛋白70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休克蛋白又称应激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对机体有极强的保护作用。HSP70在应激状态下表达可显著升高,有较强的抗损伤作用。在运动医学领域中,HSP70是热休克蛋白中研究最多,也是研究最深入的一个家族。主要介绍了HSP70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它在运动中的表达及其与运动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潜在的研究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与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下降称为衰老性肌萎缩.衰老时骨骼肌内氧化应激增强会导致线粒体机能下降、分子炎症,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诱导肌纤维凋亡,并干扰蛋白质代谢平衡,这可能是衰老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遗传操作研究和运动锻炼研究已证明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表达增强有利于降低ROS生成并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炎症基因转录.激活蛋白激酶Akt可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凋亡.通过运动训练调节PGC-1α、Akt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是运动干预部分地逆转衰老性肌萎缩的内在机制.探讨衰老性肌萎缩的细胞分子机制及运动干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短期全封闭减肥营的模式,借助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及健康教育联合干预的手段,观察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减肥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这种减肥方法对于肥胖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建立健康的减肥理念,为短期快速减肥提供可操作性方案,并为大众减肥和健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招收到12~18周岁单纯性肥胖青少年19名,在为期5周全封闭的环境下,营员统一食宿和训练,并为他们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肥运动处方、饮食处方和健康教育计划.分别在入营时和出营时对反应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基本指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进行测试.结果:5周后,19名营员的平均体重下降了8.6 kg,平均体脂百分比下降了5.3%,平均BⅦ下降了3.6 kg/m2,平均腰围下降了9cm;营员们的血压和心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男生的CD4+/CD8+比值有了显著提高,女生的IgG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联合使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起到了较好的减肥效果,并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减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有氧运动对大鼠血清瘦素水平(Lepti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血清中瘦素(leptin)含量的影响及变化的时相性,把SD(Spragne-Dawley)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C)和有氧运动后即刻组(T0)、24h 组(T1)、48 h组(T2)、72h 组(T3)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与安静对照组相比,6周有氧跑台运动后,T0、T1、T2、T3组体重、体重增加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双侧附睾脂肪垫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瘦素含量,T1、T2、T3 组显著下降(P<0.01),T0组有下降趋势,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下降的幅度分别为4%、20%、42%、15%,其中,T2组下降最明显.有氧运动各组相比,T2与 T0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T2与T1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T3与T2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能够减少大鼠体重、体重增加量和腹部脂肪积累,调节脂代谢,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的作用;降低血清 Leptin 水平,而且 Leptin 水平的下降具有时相性,可能是由于最后一次运动所产生的延迟作用造成的;体内 Leptin 含量下降与体脂减少密切相关,正常生理状态下运动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是机体为维持自身体重稳定和能量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肥胖男青年对两种强度有氧运动的生理代谢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两种强度有氧运动过程中机体能源物质动员的特点,为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名无系统运动训练史的非继发性肥胖男青年进行40%和6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监测运动过程中受试者HR、血压及RPE等生理指标和血清GLU、TG、FFA及GH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40%V。O2max有氧运动过程中HR、收缩压、RPE及血清GLU水平显著低于(舒张压显著高于)65%V。O2max有氧运动;血清GH水平有降低趋势;血清TG、FFA水平显著高于65%V。O2max有氧运动。40%V。O2max有氧运动过程中,脂肪动员程度较大,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糖代谢加强,脂代谢减弱。结论:肥胖者宜采用40%V。O2max有氧运动进行减肥健身锻炼,不仅能更大程度地动员脂肪供能,而且相对不易疲劳,主观体力感觉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在运动性贫血模型基础上和抗运动性贫血剂基础上进行红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结果: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自由基生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系统能力降低;抗运动性贫血剂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浆和红细胞的SOD、CAT、GSH—PX水平(P〈0.05或P〈0.01)。结论: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降低自由基的生成,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改善红细胞损伤来治疗运动性低贫血。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ost-exercise ingestion of a unique,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cose polymer solution, known to augment gastric emptying and post-exercise muscle glycogen re-synthesis, on performance during a subsequent bout of intense exercise. On three randomized visits, eight healthy men cycled to exhaustion at 73.0% (s = 1.3) maximal oxygen uptake (90 min, s = 15). Immediately after this, participants consumed a one-litre solution containing sugar-free flavoured water (control), 100 g of a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cose polymer or 100 g of a very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cose polymer, and rested on a bed for 2 h. After recovery, a 15-min time-trial was performed on a cycle ergometer, during which work output was determined. Post-exercise ingestion of the very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cose polymer solution resulted in faster and greater increases in blood glucose (P < 0.001) and serum insulin (P < 0.01)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cose polymer solution, and greater work output during the 15-min time-trial (164.1 kJ, s = 21.1) than both the sugar-free flavoured water (137.5 kJ, s = 24.2; P < 0.05) and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cose polymer (149.4 kJ, s = 21.8; P < 0.05) solutions.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athletes wishing to optimize performance by facilitating rapid re-synthesis of the muscle glycogen store during recovery following prolonged sub-maximal exercise.  相似文献   

19.
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毅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106-108
探讨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150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9个健身组。9个健身组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测试运动后的体重、去脂体重、肌力、心功能、血AKP、ACP、E2。结果:1)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锻炼相结合可使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提高,有氧运动能提高心功能,提示,体成分可作为健身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经6个月的锻炼,9个运动组的E2浓度明显升高,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训练的AKP活性升高,ACP活性下降,表明,有氧运动对E2的浓度、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对AKP、ACP水平的影响较大。建议健身者在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时,应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提高去脂体重和骨代谢水平,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RE营养剂对血清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游泳小鼠、普通大学生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RE营养剂对睾酮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E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清睾酮值均比时照组有显著意义提高(P<0.05).小鼠3%负荷游泳力竭实验:RE小剂量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延长(P<0.05).小鼠6%负荷游泳力竭实验:RE小剂量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比较显著意义延长.普通大学生服用RE胶囊后血清睾酮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男子举重运动员服用RE胶囊后血清睾酮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男子自行车运动员服用RE胶囊,冬训和夏训后血清睾酮水平均有升高,但夏训后更显著(P<0.05).主要结论:服用RE营养剂小鼠和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显著提高,运动能力也显著增强,小剂量组较大剂量组作用明显,因此应用时应采取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