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幸福。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们的追求。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2.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人的心理生活质量是人的社会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心理生活质量的内涵应基于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的统一,认知生活质量、体验生活质量与创造生活质量统一的前提下理解,主要包括心理生活的生命质量、幸福体验、心理健康、价值判断和心理成长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有钱是幸福,有的人觉得生活惬意是幸福,有的人觉得吃穿用不愁是幸福,还有的人认为能多休息会儿是幸福,觉得占点便宜是幸福,人们对幸福  相似文献   

4.
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 《教育导刊》2006,(11):36-38
一、什么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拥有物质财富是幸福,有人说生活快乐是幸福,有人说心想事成是幸福……《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马克思则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则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表现为精神上获得了满足感。综合此两种解释,幸福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而幸福感则是对这种精神满足的主观感受。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  相似文献   

5.
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感受不同,但是幸福一定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对于幸福的描述,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向往与要求,俗语有说“舒服不如倒着”,但是如果您曾经有过卧病在床的经历,您一定不认可这个说法。所以能够自由地选择,想倒着的时候能够倒着,想行走的时候不受限制,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最大需求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触摸.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当代社会呼唤“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生活是人人追求和向往的。幸福是一个最难以说清楚的名词,因为幸福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具体可见的形状或者颜包,幸福只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不同的人生活经历不一样,接受的教育和影响也不一样,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就不一样,对幸福的感受也不一样。幸福是什么?幸福在于给予。就像种了树会成荫,造了福一样。当你在给予别人帮助,使别人幸福,在你的心里,其实已  相似文献   

9.
"德福一致"回答了德育何以关注人的幸福问题。但德育怎么样才能关注人的幸福?站在德育的角度看幸福,德育就在于引导人去建构一种幸福的生活;站在幸福的角度看德育,德育本身必须体现幸福。德育关涉幸福必须是德育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主题简释]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形容生活、境遇称心如意。但词典的这一解释只是就词说词,具体到生活中,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人们的理解就有价值高下’性质优劣等种种不同了。物欲、权欲、金钱、享受能是真正的幸福吗?为什么古今中外志士仁人把为人类献身、为科学献身视作最大的幸福呢?为什么革命者视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为最大的幸福呢?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幸福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幸福必须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不能因为精神幸福的高尚而贬低物质幸福。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三瓣花,幸福是掌心纹,幸福是一种换算方法,幸福是"麦田的守望者"。让我们去——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  相似文献   

14.
教研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教师职业的幸福不在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在于他时刻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中。既然教师拥有生活,并且在不断创造的可能生活中能够找到幸福,那么,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尽管承担着传播文化和承继文明的责任,但这种责任并不能剥夺教师之为人所应享有的种种权利。在教师职业中,重要的不是追问“幸福是什么”,而是“幸福在哪里”,即获取幸福的方式。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获取幸福的途径即是生活本身。真正的教师要创造各种可能生活,在多变的生活中捕捉幸福,如此才能让教研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王欢 《教书育人》2013,(19):36-37
"教师善教之本在于乐教,而乐教之根在于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人的内心,来自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人们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人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程度。教师的幸福,来自对教书育人的职业的美好体验,来自对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无法为幸福预设一种公共的标准,也无法穷尽幸福的内涵。幸福是氤氲在我们内心的一种模糊、混沌、单纯而奇妙的感觉,它不是外在于生命的指标量化,纯粹是个体性的、一种无以言传、无法捕捉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发生的,也是人在生活的存在中进行的。生活立场是教育的必然立场,"教育生活融合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交往说"等都反映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培养人的生活能力,让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要持守培养人的生活智慧、体验生活幸福、提升生活境界、育化生活品质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实践,一方面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沉思。而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思辨并不是与伦理德性生活所不相同的另一种生活。人的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展现优秀与高贵德性的公共生活。教育在关怀个人美善的幸福生活实现的同时,应当更加关心实现个人幸福生活的公共生活场域。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和存在,一种文化的核心在于其内核,这个内核是高于有形文化的东西。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遂成为教育的核心。而作为文化的教育,其内核是对人的生命的关心,宗旨在于使人过幸福的生活。和宗教相比较,教育这种文化对人的关心还不是究竟,因为教育是世间文化。要想使人超越,必须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也就是使人具有出世间情怀。那么,教育也就得有出世间性质,以慧命接续人的尘世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