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接受美学以读者的“接受”作为文学考察的重点,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进中国。接受美学的引进切合了中国新时期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市场的需要,并有助于中国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化,对中国文艺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作为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为方言电视节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言作为方言电视节目的信息载体,反映着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电视节目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顺应受众的期待视野,同时又不能一味迎合,要把握一种适度的审美距离,超越其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提出了不少科学的文学理论观点,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但毛泽东的读者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超越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局限,是当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通过分析《高级英语》的现状并结合笔者的课题研究,运用文学领域的方法论——接受美学来指导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使《高级英语》教学更加具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鉴赏过程中由"配角"转换为"主角",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英语专业实现培养专业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和教学模式改革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新旧历史小说的对比分析,试图说明审美期待受挫是新历史小说区别于传统历史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历史小说能够获得接受者认同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它的虚构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表现出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拷问。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姚斯和伊瑟尔作为其主要理论代表,都将视野从作者——文本转向了读者——文本,认为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一系列符号的堆积,即"第一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显现为文学作品,也即"第二文本"。当然,文学作品是读者与文本交互对话中产生的。在此理论视阈下,以读者为中心对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解释,具有里程碑式的方法论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对我国文艺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同时也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特征,利于新时期美国文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将接受美学理论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教学思路的一种转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期待视野,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填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外语纪录片被引入中国;同时,很多优秀的中文记录片也走向了世界。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愈加重要。本文借用接受美学理论来研究字幕翻译,从而更好地促进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应中国政府之邀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不料该片在中国受到了猛烈的批判。究其原因,除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之外,从学术而言,主要就是安东尼奥尼没有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对纪录片《中国》进行接受美学的解读,分析中西观众在期待视界上的矛盾,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纪录片《中国》的美学价值,而且对中外影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叛逆”是特定文化、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翻译的事实,它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出发总结出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译者创造性叛逆存在的必然性。译者作为一名特殊读者,在期待视野的作用下理解原文,并和译文读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后生产出译文,其中译者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2.
汪燕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21-123
译者对原文的“空白点”的处理只能表现在本文的理解和接受层面,以及审美体验层面,并不表现在译文语言表达和最终实现层面。译者应将对原文本“空白点”留给译文文本的读者去解读,从而实现他们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电影字幕译者来说,怎样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能更好地接受通过字幕传达的信息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此,电影字幕译者有必要将接受美学运用于字幕翻译研究之中,以揭示电影字幕的交流本质和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双重身份,并遵循"观众期待视域下的功能对等"及"跟随潜在读者"的翻译准则,针对影响观众接受电影的心理和文化因素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接受关学为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文艺美学思潮,该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读者应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以及审美者和阐释者的双重身份。周方珠教授对于元曲《凭阑人·寄征衣》的译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读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读者的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解构与重组,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引导读者进行文本之外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5.
Movie is a popular art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eople’s leisure time. Movie title, as the most direct and accessible tool for audience to know about the movie, is very significant to at...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的"读者重要理论"、"视野期待理论"、"空白理论"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批判地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有关理论于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相似文献   

18.
在名牌意识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要让一个品牌享誉世界,除了产品本身的硬件以外,一个好的商标名无疑会让其如虎添翼。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提出在对泉州本土商标进行翻译时须从法律、认知、审美、语言、文化等方面对消费者进行关照。  相似文献   

19.
一种理论学说的出现,在其背后往往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接受美学理论自然也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对接受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两种哲学理论,一个是当代解释学,一个是现象学美学。对接受美学哲学意蕴的探源,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接受美学的精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流派林立的当代西方美学做出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