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跃 《文化学刊》2014,(6):12-17
周有光将中国文化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进行纵横比较,主张从世界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世界。他的《朝闻道集》饱含了对语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思考和真知灼见。书的扉页上写着,"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在,老骥千里。忧天下,仁人奋起。"正是有着这般心忧天下的情怀,加上他以世界的眼光、历史的分析方法,百岁的周有光超越了时代。  相似文献   

2.
词籍禁毁主要与清代文字狱、《四库全书》修纂相伴而行,分成全毁、抽毁、应毁、违碍等不同毁弃程度,以及别集、诗文集所附词集词作、总集选集、词谱词韵等文本载体形式,能够作为一种特别书禁门类而存在相对独立的研究价值。禁毁词籍,政治考量是主因,次要因素是文化。在乾隆朝后期《四库全书》尚未修纂完成时,书禁就已经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禁毁的词籍并不一定都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或文学史价值,禁毁对象基本上分布在艳称清代词学中兴的康熙一朝,也有利于检讨乾隆一朝词学及其对后世词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朝文化艺术交流好戏连台 为隆重纪念中朝建交60周年,两国领导人将2009年定为“中朝友好年”。友好年里第一台大戏无疑是中朝友好年开幕式演出。3月18日,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中朝两国艺术家欢聚北京,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联合演出。中国演员们演出了热情奔放的舞蹈《绚丽敦煌》《扎西得勒》,朝鲜艺术家带来了《长鼓舞》《农乐舞》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演出,也带来了在友好年里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第一声问候。温家宝总理和金英日总理共同出席观看,揭开了中朝友好年文化交流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六么》又称《绿腰》、《录要》、《乐世》,既是唐代歌舞大曲曲目,也是琵琶曲,曾以多种体裁、形式盛传数百年。乐曲始创于什么年代,无明确史料记载。有著述认为其始创于唐德宗朝贞元年间。作者查证有关史料,见记述开元年间教坊演出大曲中已有此曲目。由此推断,此曲之始创年代应该是唐玄宗朝开元年间。  相似文献   

5.
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曾在浙江遂昌任县令五年,其家喻户晓的代表作《牡丹亭》就是在此期间酝酿创作而成。十多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打造“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和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一、"百家讲坛"的现行价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传统历史文化长河里,流淌着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百家讲坛"红火之前,《论语》、《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能有几人关注和解读?正是"百家讲坛"能集百家之言,形争鸣之势,在捧红一批自古以来低头做学问的专  相似文献   

7.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8.
漳州文化传统对郑子瑜学术操作的影响毛策神交新加坡华裔学者郑子瑜先生已经好多年了。近年来,他曾在大陆出版了《诗论与诗记》、《挑灯集》、《中国修辞学史稿》、《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等学术、文艺著作。加上他分别在新加坡、日本...  相似文献   

9.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相似文献   

10.
奥运将要来临之际,五洲传播中心(CICC)与美国PBS公共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3集合拍片《北京,你准备好了吗?》,与美国探索频道联合制作T4集合拍片《非凡奥运》,世界170多个国家的观众将在奥运会之前收看到这此节目。  相似文献   

11.
正我集的《中国与世界》专题邮集,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就是与《文化交流》杂志对上了号,并结了缘。这首先因为我遇到了一位知音—时任《文化交流》杂志总编的吴尧民。他知道我的专题具有一定的世界视野,在对外传播友谊、传播中华文明、推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等方面,可以为刊物提供一些必要的稿件。这样就有我在《文化交流》话"交流"的话题,并由此与刊物有了十年翰墨情。编者巧用邮文贺万国邮联我的第一篇文字稿—《从外国  相似文献   

12.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0):64-64
"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周宁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共9种,已经出版8种,分别为《西欧的中国形象》、《美国的中国形象》、《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印度的中国形象》、《日本的中国形象》、《东南亚的中国形象》、《阿拉伯的中国形象》、《非洲的中国形象》,《拉丁美洲的中国形象》待出。丛书研究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斗室三间藏日月,报章万种纳乾坤。1998年苗世明创办了华北地区第一家家庭藏报馆,在此基础上,2003年,一个国际性标准的景点——苗世明藏报博物馆又在平遥古城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第一个私家藏报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集报,现集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收藏的早期报纸主要有清朝时期的《申报》、《京报》、《南洋官报》、《新闻报》、《沪报》、《中外日报》、《晋报》、《大同白话报》和民国五年《晨钟报》创刊号等民国报刊500余种以及建国后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报纸,还有全国世界90  相似文献   

14.
<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向世界传播哪些文化价值观、如何以对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如何评估"走出去"的效果,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而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提升我国整体翻译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一支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的高素  相似文献   

15.
言论集纳     
正华侨大学教授薛秀军在201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的理解认同提高对外传播能力》一文中认为:跨文化价值传播需要科学的方法、高超的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播中,既正确理解和坚持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又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努力掌握各国、各民族文化在传承和接受方式方面的关联与差异;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又着力调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1月中旬,韩国国家电视台(KBS)推出了新年特别纪录片《超级中国》。该纪录片一共7集,分别从人口、经济、资源、外交军事、文化软实力和共产党的领导力等方面对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世界的影响做了全方位的观察和解读,从不同角度说明和展示了中国的崛起。据KBS电视台的统计,该纪录片比其他纪录片的平均收视率高出一倍。 韩国各界的主要反应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在韩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媒体、学界、民众纷纷就收看《超级中国》的感受、认识和看法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解读。笔者对韩国各界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主编的大型丛书《神州文化集成》,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之潮流,改变了“欧洲中心论”的成见,在文化多元发晨的全球意识下,东方文明、神州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重视,因为人们发现,在未来历史的进程中,不仅仅需要现代化,同时还需要一种历史的合力,而这种合力,就是世界文化融合后产生的氛围。于是,东西文化从对峙、排斥走向沟通和融合,要沟通就必须互相理解,要理解别人,首先要认清自己并向别人呈现自己。为此,中国华诚集团文化传播公  相似文献   

18.
《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王的幽灵不仅是哈姆雷特行动的推动者,而且表征为流散者.幽灵居于世界之外并对世界本身进行干涉,表明了流散者的双重处境及其认同政治,而幽灵引导之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则反映了哈姆雷特在政治与文化流散者身份之下所采取的暴力文化.因此,《哈姆雷特》中的幽灵及哈姆雷特的悲剧呈现了流散文化的政治及其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易经》译本是其译介中国典籍的巅峰之作,被公认是最出色的西方语译本之一,出版后在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西方社会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翻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卫礼贤对《易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及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5年11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的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在致辞中指出,研讨会从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方式,探寻在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来自国内外的近8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其中8位嘉宾分别就以下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理论与实践: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沟通》《中国文化的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