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节实验课。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记时、把握小车、喊口令,一次次实验,一次次记录,学生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重量越轻,小车越快;重量越重,小车越慢。紧接着,…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是《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中的第2课。教学中,教者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知道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弹力。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相似文献   

5.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二课时,我让同学们通过分组活动认识了摩擦力的无处不在,找到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有的说:“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写字,也不能用橡皮改正错误。”有的说:“如果没摩擦力,我们就无法上路,拿东西也非常困难。”有的说:“没有摩擦力,塑料尺就不能和头发产生静电,它也就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的说:“没有摩擦力,流星就不能在天空和大气摩擦进发出火花。”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下乡听了一节科学课,内容是《淀粉的踪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课,教师分三个环节进行探究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的研究(辨别出淀粉和非淀粉类,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猜一猜,测一测(猜测结果,实验验证)。在第二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方案: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其中一组学生发现:他们往淀粉与滑石粉混合物里加入一滴碘酒比加入两滴碘酒所产生的蓝色深。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探究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振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解释与模型》是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中的实验材料等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学生乐于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认知。在以往教《光和色》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色光的合成时感到十分吃力,因为课本上的色光合成实验效果并不明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很难得出结论。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我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终于找到了利用计算机显示器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色光合成的好方法。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随意地调节显示器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点呢?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眼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用VB做了一个小程序,起名为“配光器”,让学生可以利用改变显示器上发光点的亮度来做色的合成实验。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物体的浮力》一课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浮力的秘密,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  相似文献   

12.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3.
14.
在科学课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创造一切可能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呢?在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做了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活动越成功。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探”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一种课堂教学理念,其意在于虚中求实,求其空灵,是动静的谐和,是张驰的结合。科学探究教学中的留白,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建构,获得结论,给科学探究教学以无穷的意味和悠远的教学氛围。结合《斜坡的启示》(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对留白的运用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创设情境引领发现、合作探究共同实验、模拟体验发展独创、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科学教学应让学生多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不仅应把智慧用在课前预案的设计上,更应用在根据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上,及时将课堂生成的问题融进新的教学设计之中,使教学设计与教学动态、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理念中把探究学习作为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形成,仅用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相似文献   

20.
放易拉罐的支架一个,易拉罐(装八宝粥的罐)若干,凸透镜两个,废圆珠笔芯(尺寸见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