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锋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穷其一生都在进行疯狂的自我炒作,把服饰、演讲、文学和情感都纳入其炒作的范畴,令保守的维多利亚社会瞠目结舌。王尔德热衷炒作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固有的他者身份,即一个在英格兰孤独前行的爱尔兰人。为了摆脱他者身份带来的自卑感,王尔德需要借助夸张的炒作来彰显自我。然而,王尔德的抗争再风生水起,也无法与社会的主流相抗衡,最终仍以绝对的他者身份为自己画上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句号。  相似文献   

2.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现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3.
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自主性存在的女性一直是缺席的,或者说女性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同时女性的历史也是男性的创造史、书写史。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构想出来的。由于男性在塑造女性时,所持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女性形象往往很难体现出任何稳定统一的属性,而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形态:天使与妖妇。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通过自画像这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同时在反思真正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他者的比照和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自画像中的自我与他者,找寻自画像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超越单一视角,从教师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阐释新时代教师社会地位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社会地位测量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教师社会地位的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教师对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普遍低于公众对教师的他者认同;不同群体视角下的教师社会地位存在区域差异;对教师社会声望的排名差异是两群体评价不一致的主要来源;公众高估教师的实际工资,进而高估教师工资的行业位次;教师和公众在感知教师职业受到的群体尊重上存在差异;公众认为教师职业对本地年轻人有较大吸引力,教师群体更愿意鼓励学生成为教师。据此从政府、媒体、家庭和学校多主体角度给出提升教师自我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巴金先生的<寒夜>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不幸的爱情.本文用女性主义观点从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爱情的摧残,关注了女性被压抑的内心世界,反思了女性在历史文化中的"缺席".  相似文献   

7.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凯特·肖邦的《觉醒》的女主人公都生活在父权社会中,她们都受到男权社会传统的束缚,又都表现出强烈的反叛精神.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位女主人公受到的压迫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不同角度看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方式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朱慧 《文教资料》2008,(14):26-29
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他者"理论为指导,按照剧本创作的时间顺序逐一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创作于1945-1961年的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角色,发现这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话语呈现出一种逐渐增强的趋势,显示这些女性角色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和对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在不断减弱,实现了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压迫型师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为平等型师生关系所代替。由于平等型师生关系遵奉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而导致平等型师生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了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就需要利用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理论,把师生关系看做一种伦理关系、非对称关系和现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亲情的悲剧--《窦娥冤》中窦娥悲剧的另层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关汉卿代表作的<窦娥冤>写出了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抛弃,后受冤而死的故事,反映出真正的悲剧是由于人性中的亲情所造成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一部揭露社会现实、感天动地、具有伦理道德观念的悲剧杰作。其悲剧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进而也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反映了我国古代悲剧作品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美国悲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海洋剧《安娜·克里斯蒂》中,以大海为象征,以大海——陆地作对照,生动地描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的堕落和新生,揭示了神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作家在描写水手绝望、凄惨生活的同时,折射出奥尼尔本人的悲剧命运观和对现代生活的悲剧性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窦娥与谭记儿作为关汉卿剧作中的两位年轻寡妇,都受到黑暗社会的欺凌与压迫,贞节观念的不同决定了她们一悲一喜两种命运与结局。同时,作为女性,她们又有着各自的人生向往和企盼,这也体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关汉卿对女性命运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15.
窦娥与谭记儿作为关汉卿杂剧中的两位年轻寡妇,都受到黑暗社会的欺凌与压迫,却有着一悲一喜两种命运与结局。二人对贞节观念的不同取向是造成她们命运落差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女性,她们又有着各自的人生向往和追求。通过窦、谭两住寡妇形象的塑造,也正体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治体制的压力和身处封建社会道德准则之中的无所适从,是造成窦娥这一弱女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小人物的悲剧,激起了广大读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7.
在善良被戕害、人性被扭曲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面前,“滑稽多智”的关汉卿精心设置了鬼魂诉冤、亲爹断案的结局。这一超现实的“与社会力量抗争”的浪漫图式,既是观众的心灵期待,更是关汉卿代表千千万万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对社会的公正、道德与秩序的由衷期盼。  相似文献   

18.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安娜、蘩漪、娜拉悲剧命运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娜、蘩漪、娜拉在家庭这块阵地上为争取自身的独立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安娜、蘩漪追求的是爱情,娜拉追求的是人格独立,然而,她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同一悲剧结局。这说明女性的解放不仅要依赖社会历史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女性自身的独立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研究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这两个东西方文学史上不能被忽视的女性形象,分析二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揭示出阻碍人性向上发展的旧制度的腐朽和它们最终必将崩溃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