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天平 《大观周刊》2011,(50):18-18
苏轼在文学史上历来被看成是豪放派的第一人,苏轼的豪放词给当时以婉约词为主的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然而,究其一生,他写得最多的还是婉约词,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和内容,将通常只在诗歌中出现的内容移入词中,具有清新明丽、爽快利落等特色,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
刘芸 《大观周刊》2012,(48):14-14
辛弃疾可谓是博览群书。其词更是兼取众家之长,在其所学习的对象中,苏轼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辛弃疾不仅继承苏轼在词的题材、风格方面的创新.同时还非常注重对苏轼诗词语言与形式技巧的学习借鉴,从而形成了他自身所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苏轼词气象高远 ,豪迈奔放。他的词作表现词人对人生执着的追求 ,体现其人生哲学。苏轼词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式都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苏轼吸收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 ,形成自己独特非凡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苏轼词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在创作上以其独特的抒情个性,豪放不羁的风格见长。研读东坡的词作,我们可以体验到词人对人生不凡的体验和超越。他向往高远,又能善处穷途。词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超然旷达,随遇而安,看穿忧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马素青 《大观周刊》2011,(29):118-118,110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坛领袖。他采取的“以诗为词”的手法将文人以诗的形式来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写入词中。于是“东坡词颇似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反映了以前词人所没有反映的广阔的内容,表现出浓厚深沉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已使他与前代词人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使词进入了雅文学的领域并使之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张炜 《兰台世界》2012,(28):89-90
很早以前,就有人针对苏轼的诗提出批评,说他"以文为诗".在我看来,还不仅如此,苏轼的词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继而说他"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苏轼,人们就会想到他那豪放而不失婉约华丽篇章,想到他仕途坎坷、命运波折的酸楚遭际,甚至还会想到他与三位妻子的凄美爱情故事。然而,苏轼当年在汴京的那段似乎现在看来不太光彩的求官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苏轼早期的民族观受到华夏文化中心论影响至深,晚年他贬谪海南儋州期间与黎族人民密切接触后,摈弃了"尊夏攘夷"的狭隘观念,提出了"华夷两樽合"平等民族观,对后世的民族平等思想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轼虽一生坎坷多难,但他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旷达情怀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生平写起,介绍其旷达的表现方式: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放达地寄意山水,再写苏轼旷达的思想根源是其以儒为主、兼容佛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修正点互信息的特征级情感词极性自动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基于语料的情感词发现依语句上下文推断情感词极性,能显著提升情感分析的准确率,在面向领域的特征级情感分析任务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方法/过程]对特征级情感极性研判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基于点互信息的"特征-情感"对情感极性自动判别算法,算法借助大规模领域语料,根据观点表达"特征-情感"对与情感语义明确的种子词的共现关系,同时引入依存句法分析语句间的情感转折,通过修正经典的点互信息算法,对上下文约束下的用户观点表达进行褒贬预测。[结果/结论]实验证明,修正算法的性能显著优于词典匹配算法和经典的点互信息情感识别算法,不仅能够推断词典中未纳入的观点表达的情感指向,而且能较准确地推断"语境"中的情感词极性。在餐饮评论和数码产品评论两个评测语料集上,修正算法的F1宏平均指标分别达到0.827和0.878。该算法以领域相关的大规模语料为支撑,基于概率统计和句法分析,因数据获取便利,算法效率高,移植性好,具有普适性,尤其适用于面向领域的情感分析任务。  相似文献   

11.
薛炜 《兰台世界》2014,(1):109-110
苏轼虽一生坎坷多难,但他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旷达情怀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生平写起,介绍其旷达的表现方式: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放达地寄意山水,再写苏轼旷达的思想根源是其以儒为主、兼容佛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一 意境是婉约词的灵魂。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中,意境(境界)被誉为古诗词尤其是词的灵魂,成为评判其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意境,也称境界,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意境简称词境,是指词在创作和鉴赏中主观“情”和客观“景”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意蕴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说法颇多,其中当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贴切精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相似文献   

13.
李成晴 《档案学研究》2019,33(1):126-131
苏轼的制诰文同其他苏文一样,皆“相时立说”,浸润着其思想与见解的精华,被韩淲誉为“制诰之杰”。苏轼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雄深秀伟”的制文风格,对两宋掌制诰者影响深远。起自北宋苏轼之弟苏辙及亲炙后学孙觌、翟汝文,历李纲、周必大、林之奇、刘克庄、真德秀等数十位掌制诰的文士,皆能看出对苏轼制文的模拟。诸人有意识地在制文全篇、文章结构、句段、词汇、用典等方面加以借鉴“仿造”,或因袭原文,或模拟化用,共同汇成了苏文在两宋接受史上一支未曾受到关注的潜流。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不仅是著名文学家,而且也是一名风俗学家。他在风俗学方面的造诣集中体现在医疗、宗教以及移风易俗三方面。通过对苏轼风俗观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苏轼风俗观在宋朝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代表性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无论是议论政事,还是个人抒怀,都显得生动活泼、行云流水、姿态万千。其实,苏轼的散文,除了自然流畅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文体和艺术之间的渗透与融合,融入了诗歌和绘画两种艺术手法.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有一种诗情画意的体验。本文从诗意美和绘画美两个角度,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苏轼,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画家、诗人,他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流失,为探究其音乐活动的事迹,遍览相关文献,得见其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其文学之路、音乐之路开拓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郝方 《兰台世界》2014,(7):102-103
苏轼,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画家、诗人,他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流失,为探究其音乐活动的事迹,遍览相关文献,得见其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其文学之路、音乐之路开拓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伍珺  王艳 《新闻爱好者》2011,(24):143-144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无论是议论政事,还是个人抒怀,都显得生动活泼、行云流水、姿态万千。其实,苏轼的散文,除了自然流畅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文体和艺术之间的渗透与融合,融入了诗歌和绘画两种艺术手法,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有一种诗情画意的体验。本文从诗意美和绘画美两个角度,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他独立成篇的寓言在作比方法上推陈出新,形象塑造上寓实于理,艺术形式上奇幻诡异,充分发挥了寓言教育、说理工具的职能,并在艺术实践上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