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新材著1998年间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李渔的家世生平”、“李渔的思想品格”、“李渔的创作”、“李渔的文化建树”四章组成,计326万字。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诗人。词人,还是卓有成就的戏曲理论家、史论家;此外,他在编辑出版、园林艺术、戏曲活动、旅游、教育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地位不高,思想复杂,过去对他的文化艺术成就评价偏低。本书作者积十余年之功,发表李渔研究论文数十篇。在出版专著《李渔与无声戏)、(李渔新论)之后,又推出(李渔评传),作为李…  相似文献   

2.
马文 《兰台世界》2014,(2):121-122
针对李渔的戏曲作品和《闲情偶寄》一书的研究,集中在戏曲理论与小说创作的关系层面,对于李渔的“指挥理论”涉及甚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从《闲情偶寄》中探寻“优师”作为“指挥者”的意义,以及指挥理论对古代戏曲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李渔的戏曲作品和《闲情偶寄》一书的研究,集中在戏曲理论与小说创作的关系层面,对于李渔的"指挥理论"涉及甚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从《闲情偶寄》中探寻"优师"作为"指挥者"的意义,以及指挥理论对古代戏曲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  相似文献   

5.
粤东地方政府对地方戏曲采用了"以捐为禁"的管理策略,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粤东各地开始正式征收戏捐。民国年间,粤东戏捐从征收形式上主要分为戏班戏捐、戏院戏捐和乡镇戏捐三种,其征收所得广泛使用于党务建设、军队建设、基础建设与公益事业等方面。粤东戏捐征收与演剧管理相辅相成,对戏班的演出带来了一定的约束,整顿改良了晚清民国时期粤东地区的戏曲生态。  相似文献   

6.
在17家古籍出版社中,浙江古籍出版社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肯把工夫下在地方古籍整理出版上——从十年前的“西湖文化丛书”到1992年的《李渔全集》,走了一条有自家特色的路子。李渔是浙江兰溪人,是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戏曲小说理论家兼作家,为这样一位人物出版全集,伴随着中外学术界对李渔的研究,出版社的名声也就“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了,所以,出版界的  相似文献   

7.
柯琦 《文化遗产》2016,(3):36-44
戏曲改良运动中,一批取代"精忠庙"等旧式同业组织的新型戏曲公会纷纷建立,如北京正乐育化会、上海伶界联合会等。相较于陕西易俗社等新型班社,他们平台更高,却普遍面临困境,都有着从踌躇满志到步履维艰的相似轨迹。而汉剧公会作为其中典型,既是旧式老郎庙的延续;又是戏曲改良运动的直接产物,其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革新性。但其新旧参半的运营模式,则存在着职责不明、业务不专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旧的权威体制已经破产,但新民主议事的章程并未深入人心;二是"戏班"这一实体在公会中消失,组织由戏班联合体过渡到伶人同业公会,使得汉剧公会缺乏相应的控制力、行政层次和管理人员。其运营与困境都揭示着汉剧发展的深层趋势,其探索也为国人戏曲观念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志辅和他收藏的戏曲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辅是中国现代专门收藏戏曲文献的重要人物之一,1949年他离开上海时,将自己收藏的所有有关戏曲的藏书及文献全数捐献给上海图书馆,包括明刻善本书,清代南府和升平署抄本,各种名伶的资料、脸谱、戏单,戏班抄本,戏曲抄本,清宫戏曲文献等。这些珍贵资料1965年前即被上海图书馆全部装裱成册,得到妥善的保存,定会被后人重新认识并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明清王骥德、李渔有“世之腔30年一变”之说,当代戏曲音乐家也认为越剧形成后100年内声腔平均十几年一变。这是因为,音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新的音乐跳动着新时代的脉膊。由于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戏曲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欣赏情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广播戏曲不同于舞台戏曲,无直观形象,属声音艺术。所  相似文献   

10.
戏曲关目是关于戏曲总体布局以及内在逻辑安排与构思的重要术语。一般指影响剧情发展或者舞台表演的最核心事件或者突出事件,它融语言性、情节性、舞台性于一体。戏曲理论家曲、白、关目的联用直接凸显出关目的重要性,也催生了李渔"结构第一"论。但随着西方文学语词的引进,也缘于"关目"的多义性等因素,"关目"在近代以来逐渐淡出理论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趋向于成熟,李渔的《闲情偶寄》的问世成为当时园林艺术发展新的高峰,其中也融汇了戏曲的特征,并展现出多元化美学价值。本文以《闲情偶寄》作为研究内容,发掘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1997夏初,笔者偶游济南四里山书市,购得一旧抄本,卷端题"李曹太史评镌古今全史卷六"。经考证,知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小说家李渔所撰。清乾隆间被列为禁书,未能刊行,因此流传极罕。今仅知镇江市图书馆藏有清淡宁斋抄本四卷,已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之中。此第六卷向为世人所不知,这次发现,为研究李渔的生平及刨作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李渔(1611—1676以后),字笠翁,号觉世稗官,浙江兰溪人。  相似文献   

13.
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既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又广泛流行于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成为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保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粤剧文物,大部分为当时在北美的粤剧戏班所存,可能是目前海外中国戏曲文物所藏最多的博物馆。这些戏曲文物大多为粤剧服装、面具、饰品、布景、乐器、兵器、旗帜、布告等,其中六双清末民初跷鞋的发现弥补了国内这一实体文物的不足。介绍与考述海外戏曲文物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研究的有益补充。这些戏曲文物对于了解粤剧发展史,探索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梳理华人在北美的戏剧演出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渔(1611-1680),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之苦.中年家道中落,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八个部分.本文主要根据李渔的《居室部》探究李渔的居室设计思想.全文共三章,通过对李渔所处时代背景下居室设计思想的分析,对《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设计思想的研究,获得对现代居室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北宋瓦舍勾栏创设后,为市民常年冶游消费提供了娱乐的"去处",也为艺人营业性演出提供了固定场所。随着勾栏演艺的商业性竞争,一些戏班在勾栏立不住脚,重新沦为"打野呵"的路歧班;一些戏班则长期占据一座勾栏,由业余戏班发展为职业戏班。但戏班专业化后,并不意味着站稳了勾栏,因为广大市民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增长,他们需要大量的、更高质量的节目来满足文化需求。在这种文化娱乐市场的供需刺激下,为戏班编写脚本的新型组织——书会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相似文献   

18.
烸铂 《档案天地》2014,(7):30-34
正尚小云,原名尚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生于1900年,后进入戏班学武生,师承孙怡云,又得益于王瑶卿,特色是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他的武功根底相当深厚,擅演刀马旦,艺术上有"尚派"之称。1957年陕西省戏曲学校成立,尚小云受聘担任艺术总  相似文献   

19.
看戏,是清代帝后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既可满足自身消遣娱乐的需要,又可在笼络亲贵臣僚、外藩使节中起一定作用.为皇帝演戏的演员有宫内学艺太监和宫外民籍演员.宫内学艺太监简称内学,由内务府挑选聪明伶俐、面容娇好、嗓音纯正的年幼太监,分别不同行当,学戏数年,以满足内廷演戏的需要.宫外民籍演员也称外学,凡享有盛名的民间戏班、艺人经常被召至宫中承应戏差.如著名的老生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旦角演员王瑶卿、陈德霖,武生演员杨月楼、杨小楼等都曾进宫演戏.负责宫内演戏的机构叫升平署.升平署在管理宫内外演员和安排戏曲演出活动中,都制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降,外部侵略和外来文明输入所诱发的社会变革的规模和深度大大加强,戏曲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功能都呈现出浓厚的时代色彩。在这里,本文拟以豫剧为主体的河南戏曲为例,对戏曲活动在近代社会的变迁进行简单描述。总体来看,戏曲活动各元素的诸多变化,首先是与近代时期社会各阶层、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