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风险社会与危机传播都是近期学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将对风险社会及其特征进行阐释,对风险社会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并将对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奇·贝克(Ulrich Beck)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社会理论。贝克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技术经济发展逻辑与现代性的后果不仅带来诸多人为危难与社会不平等,更同时衍生了大量难以预测但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社会风险日益积聚,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社会舆论聚焦呈明显态势,许多社会舆论又常常跨越国家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这无疑增加了我国社会治理的难度.国际舆论风险已成为现实的存在。本文主要探讨国际舆论风险产生的时代背景、国际舆论风险的内涵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4.
白燕燕 《新闻窗》2012,(4):85-86
一、“风险社会”与“媒介化风险”“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于1986年出版的德文版《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贝克认为,虽然人类社会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各种风险,但自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步入后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才进入“社会风险”——由社会原因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进程在当下中国不仅是作为一个讨论对象出现,它同时也被曲折地作为一种涵盖范围广泛的社会目标来追求。由于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理环境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现代性呈现的是一种"混合"面貌。而在此间,传媒既与之纠葛在一起,又称为一种隐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圆 《大观周刊》2010,(46):197-197
社会工作的直接作用和最终功能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福利,在案主对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之得到一种服务和相应的满足,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奈件的改善与提高。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发送器”和”桥梁”,是社会福利体系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在扶危帮困、倡导公益、司法矫治、医疗卫生、城市社区等福利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文心 《东南传播》2012,(11):57-59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由于在人口、地域、民族、资源、分配体制、政府执政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国进入突发事件频发的风险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甚至会引起人心动荡、信仰危机、社会危机。大众媒体必须承担起及时传递信息,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客观报道事实,成为沟通社会各方的桥梁;以人为本,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希望能够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预见到自己在一个或长或短时期内决策或者行动的能力,预测性经济报道的功能日益突出.但在实践中,预测性经济报道也存在着功能缺失的现象,规避风险、突出功能是预测性经济报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下,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大众传媒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公众风险共识的建构、认知和化解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已经处于风险社会。在一些环境风险议题中,出现了民众的感知风险高于技术风险的现象。本研究以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出发点,以山东民众反对建设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和乳山红石顶核电站事件为案例,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环境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公众认知与舆论特征。通过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发现环境风险主要经由信息过程、制度结构和个体反应等三重机制的影响而得到放大。具体而言,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专家和意见领袖的意见争夺决定了风险的信息过程。利益相关方的暗箱操作、信息控制和社会团体缺失等制度结构因素,导致民众对信息缺乏信任而进行"对抗性解读"。另外,民众接收信息时的愤怒情绪及对风险项目的 "污名化"过程,也促进了风险放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日常媒体播报的表现出发,在风险社会语境下分析媒体播报带来的风险情绪和潜在的风险危机,并提出传媒解构自身所带来风险的办法,即通过在风险意识状态下构建大众媒体的"自由市场"和"情感市场"。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6):27-33
高风险社会,不信任并非是简单的信任反面的意涵,而是风险压迫下的一种情绪和心态的复杂表征。社会困难群体因其弱势在风险社会中首当其冲,而该群体不信任的泛化心态也为社会埋下了风险因子。本文从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信任缺场切入,借助课题组实地调研多年累积的群体性事件数据库分析,认为社会困难群体在抵御风险过程中寻求参与新闻活动,并和传媒形成互动闹大而构建对传媒的期待;随着期待的消解,传媒的信任被瓦解进而推动社会困难群体塑形风险。作为社会困难群体与政府机构和专家系统之间的信任纽带,传媒理应在风险叙事中守护和维持信任沟通,从而消解社会困难群体不信任带来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3.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创立至今已30余年,大量研究者借助这一框架开展了风险传播的实证研究。然而,学界对SARF的理解意见不一,SARF自身又存在诸多尚未明晰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者对究竟何为放大的对象缺乏统一认识;二是研究者对于如何判别风险放大认识模糊;三是SARF一方面批评风险的技术概念及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又将技术专家的风险评估作为判断社会反应是否适当的基准,导致逻辑上艰涩难解;四是研究者对风险传播的社会过程的深义理解不够。相关研究的质量因此受限。论文在对SARF的原始文献进行仔细考证和分析后,就放大的对象、判别风险放大的表征、专家风险评估的地位等问题进行阐释,对SARF未曾言明的问题予以廓清和补足。最后,向上溯源,回到SARF产生的理论和现实背景,诠释框架本身及相关研究面临困境的原因,以期推动后继研究的改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际遇着风险社会来临的现实背景。风险社会中,风险冲突是社会常态,风险沟通是解决风险冲突的关键。它强调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开放、公开、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代表了人类社会治理风险的一种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风险社会中负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其内容的震撼力也日益增强。新闻媒体在满足群众绅社会动态知情权的同时,也要孝虐社会大众的承受力等因素,注意把握负面新闻报道的尺度·在社会大众对负面消.忽的知情权以及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之阐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正确、适度地报道社会中的负面新闻不能仅停留在客观与真实层面,而是要继续思考如何以人为本,将受众的接受放在重要位置,并尽可能还原并传达事件的真相。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分析当下中国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冯莉 《传媒观察》2012,(1):33-35
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背景为参照,对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指导下的大众传媒社会角色,从及时全面的信息发布者和风险预警者,客观准确的信息沟通者和冲突协调者,以及权威清醒的知识解释者和娱乐提供者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规范大众传媒社会角色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涛甫 《新闻世界》2008,(10):108-109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它对社会风险的感应往往是最直接、敏感的。在如今的网络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传播和网络传播、手机传播多头并进。形成了三维一体的传播“立交桥”。在这种传播语境下,信息主体就拥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这就更增加了风险传播的变数。风险社会与新媒体的双重因素加剧了舆论的震荡,大大增加了舆论控制的难度。风险本身可能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被舆论风险放大或者扭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论述了必须关注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情报、"角色"情报和"话语"情报、"预警"情报的意义;其次,强调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建构应对风险的公安情报机制,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认知、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杰  聂茜 《新闻界》2023,(1):57-65
身处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个体对风险的感知除了亲身经历外,更多地是源于媒介提示的风险图景。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是风险的中介化,是风险的社会放大站。但伴随着深度媒介化,风险的社会放大这种线性传递观具有明显的解释局限性。随着行动者主体的增多以及行动者网络异质性的提高,媒介在呈现风险的同时,自身也在生成风险。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新媒体时代媒介化治理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如何传递风险信息,而在于如何减少因为媒介化传播产生的“次生风险”。行动者网络视角进一步明确了当下社会风险的本质,即作为网络的风险是多元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兼具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的非线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