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俊贤 《大观周刊》2012,(15):247-247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的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逐步体会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莉英 《大观周刊》2011,(32):124-124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生者身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新课程教学认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格技术在越来越提倡个性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行为——心理又是对知识用户行为研究的基础,知识获取是知识利用的关键步骤。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对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方法起积极作用。本文从知识阅格环境和知识用户的行为——心理基础出发,讨论了知识网格技术环境下,对于知识用户行为——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并构建了一个用户知识获取模式,以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亿 《青年记者》2020,(11):97-98
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实践教学三要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意义建构的活动,具有情境性和社会性,主张将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让学习者组成共同体协商获取知识,并引入拥有专业标准的专家进行指导.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实习场、实践共同体、实践支架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5.
李晓琴 《大观周刊》2012,(51):267-267
把当前的电脑技术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人们带来纷繁复杂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们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虚拟学习社区中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和管理信息,让学习者有效地获取学习内容是一个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P2P网络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查询、存储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互信机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共享,从而达到有效获取学习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13,(1):154-15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英语教学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 现代二语习得理论普遍认为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本身的认知心理机制和他所处的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学术界对两者在语言的过程中孰重孰轻尚无定论,但许多研究结果证明课堂学习环境在语言习得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理想语言学习环境的四个条件是:学习者有与真实交际对象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学习者参与有利于输入和产出各种创造性语言的真实学习活动;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和反馈、有积极认知的条件;学习者有理想的压力或焦虑环境,有学习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把认知情境引入到知识管理系统内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能激发个体和群体转移知识意识。认知与心理行为、情境在知识转移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它们之间能产生双向互动作用。当前隐性知识转移工作的根本困境在于缺乏认知情境对心理行为的激发而显得迟钝,有效的隐性知识转移方式是因认知情境而权变的。在寻找对隐性知识转移研究的同时促使我们要运用认知的观点对隐性知识转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认知管理1.社会认知认知(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又称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情境中有关他人(团体)特性的及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赵树楠 《大观周刊》2011,(27):169-169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应与读者的知识建构过程相一致,知识的建构大部分是以图式为基本框架的.用户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建构其心理图式的过程.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其独特的领域特殊性,高校图书馆在践行其参考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应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图式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周继花 《大观周刊》2011,(15):215-215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学过程中重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意因素的状况,致力于沟通两者的内在联系,促进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协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游中华 《大观周刊》2012,(51):246-246,243
建构主义者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对建构的重要作用。他们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建构的重要作用.他们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过程中.教帅在课堂上应展示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15.
贺成燕 《大观周刊》2011,(26):107-107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充分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积极因素.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影视、卡通、动漫等形象媒体取得突破性进展,人的心理倾向、认知范式和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而当代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里知识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7.
徐安平 《大观周刊》2012,(26):164-164
启发式教学对大家而言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从教几年的实际,谈几点对启发式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徐琼 《青年记者》2017,(11):108-10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借助教师的指导、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对新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索国外知识可视化的研究现状,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借鉴.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和Pajek工具对WOS平台收录的外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知识可视化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三个研究维度:技术实现维度、心理认知维度、知识管理维度;产生了四大研究前沿:知识库与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识可视化的心理认知机制、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可以预见,知识可视化在图书情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应加强知识可视化的心理认知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增祥 《大观周刊》2011,(49):132-132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以下主要论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