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杰 《大观周刊》2011,(33):202-202
伴随着新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利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教育必须要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2.
张桂芳 《大观周刊》2012,(52):317-317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历史课堂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叶刚 《大观周刊》2012,(12):281-281
每一个人只有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前进,大到国家,社会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向前发展。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钟慧玲 《大观周刊》2013,(11):229-229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行为,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q-,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方吉斌 《大观周刊》2012,(38):203-203
21世纪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世纪.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学风建设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一所高职学院如果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即使教学设施再齐备再先进,师资力量再雄厚,也只能是空谈.,  相似文献   

6.
金龙 《大观周刊》2011,(42):162-162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中不难看出,高中课程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冯梅 《大观周刊》2012,(26):227-227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一精辟的论述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创新教育将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中小学教育作为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全班同学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极不相称。那么作为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我十年的教学经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兴趣教学,诱发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薛甲青 《大观周刊》2012,(16):275-275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本文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苗红芬 《大观周刊》2011,(24):78-78
创新性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0.
张新景 《大观周刊》2013,(8):248-24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周剑 《大观周刊》2011,(15):266-266
本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造的世纪、竞争更加残酷的世纪。初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很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本文特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剑 《大观周刊》2011,(16):170-170
本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造的世纪、竞争更加残酷的世纪。初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很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本文特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瑞娟 《大观周刊》2011,(23):259-260
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之林。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杨旭艳 《大观周刊》2012,(14):243-243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方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巴日斯 《大观周刊》2013,(11):357-35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一个民族的进步在于创新,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学的核心。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张晓光 《大观周刊》2011,(27):164-164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我国在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陈晓碧 《大观周刊》2013,(3):221-221
对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提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教师最终只会被淘汰.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探索中创新,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赖晓菡 《大观周刊》2012,(22):157-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的是创新教育我们思想品德课同样不能做创新教育的旁观者。把创新教育引入政治课教学.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达到理论上的内化和情感上的升华,这本身也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那么,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布置究竞应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改思考和时新教材的研究,作了设置行为作业,提高教学实效、撰写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开展调查活动,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尝试用“研究性作业”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付文静 《大观周刊》2013,(3):217-218
化学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教师要多采用探究法教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赵宏飞 《大观周刊》2012,(16):232-232
21世纪要求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意识,具有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教师为此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