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杰 《大观周刊》2011,(38):20-20
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本文主要探讨柏拉图的正义观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寅 《大观周刊》2012,(25):18-1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别阐述了三种普遍流行的正义观,并对其提出批判,指出其偏离正义的本性,紧接着提出了正义是由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组成,平在其后提出了哲学王的概念.哲学王是柏拉图的设想,也是他将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融合后产生的一个愿望.想以此能够达到正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正义观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永恒主题,而他的正义观追求的核心主旨则是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和城邦等级秩序。按照柏拉图正义观的思想,他的理想国是由社会分工不同的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组成,各司其职,达到国家和谐。为了实现理想社会秩序,使统治者、护卫者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采取教育,实行公有等手段。柏拉图的正义观与个人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其正义观之秩序诉求对后世及当代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4.
黄丽娟 《大观周刊》2011,(33):37-37,23
《理想国》是第一本系统地阐述正义观的西方著作,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自己对于正义的看法,书中的正义观是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从正义观是什么,实现正义的方式及对柏拉图所持正义观的评述三方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5.
梁颖欣 《大观周刊》2012,(17):53-53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此,我经常思考:正义究竟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千古疑问,我检索了很多思想家的论述,一直追寻到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解释。经过此次思想之旅,我认为:正义需要知行合一,即人们首先要有正义感,然后才能做出正义的行为;知其义、行其事,才符合正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另类正义是相对制度正义而言的,是指影视剧中主人公凭借法律和制度之外的个人力量,追求个人或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种正义在美国影视剧中比较突出。其中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人类对于绝对公平与正义的本能渴望,以及现实生活中制度和法律正义的无力,包括影视剧创作者在这一类型作品中对情节的设计与把握,都是导致另类正义主题影视剧兴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段峰峰 《青年记者》2013,(11):22-23
文化正义从属于正义范畴。在中外思想史上,"正义"一词由来已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其应得";罗尔斯在其《正义论》第11节中认为,正义应遵循自由平等和差异两个原则。①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  相似文献   

8.
刘涌案改判之争的两种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同时需要两种正义。程序正义保障的是个人的权利,实质正义建构的是扬善除恶的公共秩序。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是两种正义分别追求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爱明 《大观周刊》2012,(31):24-24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八卷给我们描绘了王制崩溃以后的城邦的政治制度变迁。在城邦的性质和统治者禀性的哲学模型化的基础上,演变过程顺利成章,人性在时城邦性质学决定性作用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拉斯韦尔"五W"经典传播模式为研究视角,借鉴前人有关正义理论研究成果,将媒介正义分解为四个维度:一是涉及媒介传播渠道资源的分配正义,二是涉及媒介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三是涉及媒介传播信息内容的信息正义,四是涉及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的人际正义。媒介正义的实现路径,即是在媒介传播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上述四种正义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静怡 《大观周刊》2012,(20):16-16
存在着两种追求正义的取向,即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是追求实质正义的手段,若无程序正义我们便无法得到实质正义,同时,程序正义是制约公权力,保证公权力不践踏正义的必要限制。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我们离开程序正义追求实质正义是不可能的,但并非有了程序正义一定就有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2.
媒介正义论:走向正义的传播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业界和传播学界始终不曾间断对正义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传播与社会正义运动、传播与社会正义研究、社会正义的新闻学、媒介伦理学及信息公平论等研究中。本文提出,应基于传媒实践与传播理论提炼并建构中国的媒介正义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笛 《档案管理》2017,(4):14-17
文章首先提出社会正义的取向问题是档案正义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从档案留存的初衷不是维护正义、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不是维护正义两方面论述了档案正义不能成为档案管理的工作准则;从档案正义理论依据不可靠、档案正义驱动力不足两方面论证了档案正义无法成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文章认为,有关"档案与社会正义"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正义无法作为档案工作的法则和档案事业的方向标被提倡.  相似文献   

14.
刘文兴 《大观周刊》2011,(40):27-27,29
对个人和社会而言,核心道德价值取向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正义与仁爱都应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道德。从正义与仁爱的起源、发展及功能来看,二者不能相互取代,且有相互补充的必要。通过对诚信的多维度性探析,本文试图找到正义与仁爱的共同进路,以期在探索共同推进正义与仁爱的道路上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杨鹏 《山西档案》2020,(2):26-32
社会正义是档案治理的内核所在,走向正义的档案治理才会抵达善治,探讨档案治理视域下社会正义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框架下,结合罗尔斯的正义观,我们得出公平的社会正义奠定档案治理的基石,良序的社会正义贯穿档案治理始终,共享的社会正义勾勒档案治理的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夯实实现社会正义的档案法治基础、建立契合社会正义的档案治理程序、培育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正义信仰来打造充满社会正义的档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社会正义的概念解读,得出社会正义是对权力、机会和资源的公正分配,即一种制度正义。根据制度正义性的要求,提出实现社会正义的五大主要条件。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及各方面的制度缺失,提出我国要达到社会正义的一些具体要求,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7.
宋静 《大观周刊》2012,(37):30-30,7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和哲人的争论,他从城邦统治者角度出发认为世人的存在会破坏城邦的统治,也破坏人们的人格发展.他认为诗人应该被赶出理想国家的建构,这就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驱逐诗人”的大胆主张。  相似文献   

18.
郑伟 《大观周刊》2012,(47):5-8,12
诺齐克在他的成名作《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的前言里开宗明义:“个人拥有权利,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或任何群体都不能对他们做的,否则就会侵犯他们的权利”。这明确地表明他将权利视为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的道德标准以及对个人权利的重视。本文通过详细地论述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个人权利理论的内涵-持有正义理论、个人权利的实现保障-最弱意义的国家理论和个人权利理论的最终发展-乌托邦理论,以此清晰地得出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的核心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正义优先四定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图书馆正义优先的四个定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图书馆制度应保障读者平等的知识自由权利:保障弱势群体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优先权;以读者为目的图书馆正义原则优先于缺乏人文关怀的图书馆功利原则;图书馆制度伦理优先于读者和馆员的个人道德。  相似文献   

20.
陈东旭 《大观周刊》2010,(41):155-155,153
正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所有保障和实现正义的手段中,法律起着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以法与正义为视角来谈重读法理学的心得体会。首先,对正义概念作了历史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建构;然后,表述了法与正义的关系;最后,从立法上要体现正义和司法上维护正义两方面来阐述了正义是法理学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