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是“百科全书之父”? 西方人喜欢把某重要事物的创始者称为某事物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西方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因为他为了讲学编写了全面讲述当时已有的一切学问的讲义。也有人说是柏拉图(前427~前347),他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有人说是斯彪西波(卒于前338年),因为他留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作为群居动物的人,总有组成群体的欲望。克莱·舍基在这本书中描绘的“湿”的未来,与人际沙漠相对应,是一种通过网络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更加有人情味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隋静 《大观周刊》2012,(13):25-25
设计可以被理解为把一种形态安排给没有这种形态的某件事物。好的设计师不会把肤浅的或不可能的东西强加于无形的状态。他会试图从无形中剥离出其中隐藏的形态来,从而为无形赋予形态。真正的艺术=精神+样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式﹑质料和具体事物都是实体﹐有时甚至说只有形式才是实体。培根则认为物质性的事物才是实体﹐形式则是物质的结构。他坚持形式与事物的性质不可分。在当代设计当中意象、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作品。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承认马克思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的,但又认为,马克思通过费尔巴哈不是转向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两阶段一转变”说。从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影响下并不是立即转向了新唯物主义。而是有一个崇拜、信仰、迷信费尔巴哈的时期,然后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创始人那里经过两次转变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6.
比喻的故事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这样,可以使抽象生疏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是被比的事物(本体)和拿来作比的事物(喻体)构成的。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时会用上“象”、“好象”、“仿佛”“好比”等比喻词(明喻),或者用上“是”“成了”“变成”、“形成”等比喻词(暗  相似文献   

7.
谭健 《军事记者》2006,(8):23-25
一、引言一种文体的卓然独立,主要是根据它自身足以区别其它文体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或标志。肇始于鲁迅时代的现代杂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散文中脱颖而出,成为报刊杂志的“亮点”,它所具备的特征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具备一些什么特征才称得上是杂文呢?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研究者认为,杂文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迅速敏锐,二是短小精悍,三是尖锐活泼,四是生动形象。有人持另外四特征说:一要有战斗性,二要杂而有文,三要有丰富的知识,四要短小精悍。还有更为具体的四特征说:一…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实际生活中不运用比喻是不可能的。各种文章作为实际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能不运用比喻。比喻又叫“譬喻”,古书上叫“比”或“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比方”。它是用同此事物有相似点的彼事物或道理来作比的。比喻是汉语修饰的传统格式之一,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种写作中常用的艺术技巧.比喻构成的要素一般有四个:一是本体(此車物),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彼事物),即用作比喻的事物;三是相似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的特征;四是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它是构成比喻的语言标志.在语言表达上,构成比喻的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博喻、连喻、曲喻、互喻、虚喻等,经常用的主要是明喻、隐喻和博喻。  相似文献   

9.
王龙海 《大观周刊》2011,(44):32-33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流行的这样一种论辩、立说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即:许多思想家、辩说家们为了确立某一抽象道理的合理性或荒谬性,常常举引其他在内容上与之很不相关的事物的情况来比类所要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以浅显的事物的情况来说明和论证深刻而抽象的道理。《淮南子》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言事”与“言道”相结合,“言事”为“言道”服务。  相似文献   

10.
梁娜 《大观周刊》2012,(47):45-45,3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和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和哲学史上最宝贵的一份遗产。西方的悲剧学说主要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悲剧学说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他《诗学》中的悲剧论影响了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剖析悲剧的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审美意义和价值, 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就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模写。这种看法虽然正确,但并不全面。旧唯物主义同时认为,人脑在模写外界事物时,要尽力排除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认识的客观公正。这种客体刺激主体的不可逆关系,犹如无知无识的镜子对无知无识的外界事物的反映。“两厢情无愿,月落水中天”。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为没有倾向没有激情没有追求的“纯净”过程。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一切认识过程证明,这绝非对主客体原本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顾名思义.广播通讯便是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通讯。既然广播通讯是新闻通讯的一种,那么.它便具有新闻通讯的新闻性、形象性和论理性等特性。从事广播通讯的写诈.必须了解广播通讯和新闻通讯之间的共性。然而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持殊的根据.也…  相似文献   

13.
范敬宜在新闻领域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在发现新闻、捕捉新闻方面的能力,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他说,“我一直主张,写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的变化,一定要着眼于那种静悄悄发生的、不为人们注意的,但一经点破之后会使人恍然大悟的事情”。①从理论上来说,新闻是到处存在的,只是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按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事实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按事物的变化形态,可将其分为“突变型”、“速变型”和“渐变形”几种。一般来说,突变型、速变型的事物,因其变化幅度之烈之大,…  相似文献   

14.
某车船仓库政委王和彬是报道员公认的“后勤部长”。他到该仓库任职以来,仓库连续3年因报道成绩突出受到上级的表彰,有一名报道员提干,有两名报道员回地方后进报社和电台当了记者。提起这些,仓库官兵们纷纷向笔者介绍王政委和报道员之间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一:执著红娘政治处干事小候干报道有一股钻劲,但在处女朋友上老“卡壳”。二十六七了还没有对上象。照他自己的话说,找女朋友是上帝安排的,碰到就谈,碰不到就打光棍。这话传到了王政委耳朵里,他把小候找来,向他讲述恋爱和工作的关系,说只有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才…  相似文献   

15.
时尚人物     
不久前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讲了这么一件事,说是香港一位很红的女星喜欢他的节目,希望可以和他以及梁文道.徐子东找个时间聊聊。于是四个人约了时间,在一个隐秘的地点欢谈了一番。本以为不会有人知道,没想到当他们凌晨2点多从“密室”里出来时,迎接他们的是一大片耀眼的闪光灯。香港极具职业精神的“狗仔队”早就摆开阵势,恭候他们多时了。  相似文献   

16.
(续2002年第9期)四、“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这句话是说河在不停地流动,当人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了。这句话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一切皆变,无物常往”。对于这一思想,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际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  相似文献   

17.
反映社会普遍关注 的主题,并引起一定的社 会反响是许多新闻工作 者孜孜以求的。观察近几 年我国和省内一些新闻 精品发现,一个“借”字经 常能出奇制胜。 一、重大主题“借”事 件 新闻是“事”学,善于 把反映重大主题的非事 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 新闻往往能产生新闻精 品。依艾丰的话,“吃老百 姓的饭,想总理的事”、 “生活中找点子,理论上 找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重在发现,但是 必须看到:新闻发现不同 于科学发现,它对客观事 物的规律性的揭示应当而且必须是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客观报道来体现的。新闻界最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奠定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美学。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俄罗斯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又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然雄霸了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还真实.一开始,我不理解这个外国老头的话.诗怎么还能比历史更真呢?谈到诗,通常都会说“诗情画意”,而谈到历史肯定是“历史史实”.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一个写意,一个写实. 读杜甫的诗,让我理解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相似文献   

20.
一、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是新闻写作必要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经验的记者和通讯员,总是把平日的工作重点放在找“米”——调查研究上。为了找“米”,新华社高级记者冯东书跑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偏僻的地方——抚远、三亚、乌恰、漠河,成为中国四角采访的第一人。他谈到自己的采访体会时说,深入调研是记者的“最有远见”的行为,而等“米”下锅,则是一种“短视行为”。二、对上面的宣传精神不熟悉。所谓“上面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