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春洪 《大观周刊》2012,(50):55-55
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形势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司法的功能作用.体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括刑事立法、司法、执法多个方面。在司法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的,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险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可以将这热点充分体现出来。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都可以适用,笔者认为,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是最主要的适用阶段。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  相似文献   

3.
彭灿火 《大观周刊》2011,(33):65-6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此,我们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准确定位,正确解读其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观念层面要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立法层面应调整完善刑罚结构,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假释制度,以加快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刑事政策是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所引起的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反应体系,旨在对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刑事政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从我国现行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来看,它任然从在着一定的分歧,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永东 《大观周刊》2012,(46):99-99
对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当今特殊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解当事人矛盾的办案方式.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公诉案件,由于法律没有使用“和解”的概念,其原则、方式及理念又与传统刑事司法有所不同,因而引发了许多争议。对此,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一、刑事和解的基本含义及性质  相似文献   

6.
颜恺 《大观周刊》2011,(22):202-202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预防与惩处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大胆探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有助于做到——既有力打击犯罪,又有效减少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用和社会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肖传庆 《大观周刊》2012,(47):98-9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实施《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当地工作实际,依法积极探索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工作环节上的适用。其中,广东省出现了首例检调对接机制不起诉的案件,引起法学界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熊灵芝 《大观周刊》2011,(40):30-30
2007年最高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到“强化诉讼调解一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自此,“刑事和解”审判改革与“民事调解”并行推进,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实践也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9.
徐航 《中国出版》2023,(9):43-48
对于严重侵犯短视频著作权的行为,应该通过构建合理的刑事司法政策予以处罚。著作权保护的刑事立法以及总体刑事司法政策是其构建的基础。在此之上,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具体刑事司法政策得以生成。文章以涉及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刑事司法政策为主题展开研究,提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指导思路下,对当下的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刑事司法政策进行优化。优化路径包括坚持能动司法和能动检察理念、对构成要件要素的坚守与明确以及健全行刑衔接的刑事司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有关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将未成年人的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严格限制其被查阅、复制或者使用,将犯罪前科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司法制度.增设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使得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条约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把刑事和解作为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制度等形式探索开展了刑事和解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得到立法肯定首次写进新刑事诉讼法。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提出了挑战。检察机关要提升执法理念,正视刑事和解中面临的司法资源不足、和解协议执行不力、刑事和解监督缺位等问题,从观念转变入手,加大队伍、机制等建设力度,积极优化刑事和解的效果,实现新刑诉法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12.
李桂玲 《大观周刊》2012,(35):46-4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些问题难以把握,需要从受案范围、程序、地位、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李桂玲 《大观周刊》2012,(41):105-10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些问题难以把握,需要从受案范围、程序、地位、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审判权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媒体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突出,监督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媒体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肯定的是,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我国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大众传媒对于刑事审判的过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的独立性,确实存在扭曲司法,改变法定程序偏离合法轨道的越界行使、不正当行使的情况,从而最终导致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损害了司法公正。由此,必需正确处理好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在强化必要的舆论监督,促进司法的公正性的同时,也应对舆论监督活动进行适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15.
强化皇权制约是宋朝刑事司法制度的显著特征。为了强化皇权对刑事审判权的控制,宋朝皇帝亲自任命刑事审判官员,亲自选派朝臣审判重大刑案,亲自审判某些重大疑难刑事案件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决断案件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刑事卷证制作完全秘密进行,只有各级官府才有权使用它。刑事卷证是技术化审判的要求,也与中国古代的审判方式、法官责任制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刑事卷证制度中被告人只是被动参与,没有主动性和监督的权利,卷证内容很容易失真,官府审阅卷证后容易形成被告人有罪的预断。但有利于上级官府对下级的监督,也有利于把法官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刑事审判案例推理模型,研究基于历史案例本体知识库对判决结果进行推理的算法。在已构建的刑事审判本体知识库基础上,基于案例特征将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相结合训练推理模型,预测目标案例的判决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案例推理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判决类型和刑期进行预测,对审判人员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数据支撑作用,提升刑事判决领域处理信息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我国刑法体系作了重大修改,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分别于这年的1月1日和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两部法律确立了几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基本原则。但令人遗憾的是,新闻媒体并没有对刑事法律体系的这种重大变革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无罪推定原则甚至被众多媒体普遍违反着。依法改革、规范刑事案例报道,已成为新闻界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从有罪推定原则到无罪推定原则 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前,无论是从立法精神上看还是从司法实践来说,我国刑法体系都奉行的是有罪推定原则,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先被假定为有罪,甚至和罪犯划上等号,所谓的“进门三分罪”就是有罪推定原则的形象概括。有罪推  相似文献   

19.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偏离行为,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是新闻媒体对社会进行监督的形式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新闻报道的正面作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就有必要对刑事新闻报道加以规制。刑事新闻报道应坚持正确导向原则、适当过滤原则、同步报道原则、连续报道原则以及遵循"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刑事政策角度分析档案犯罪的防治对策,围绕现有档案犯罪和相关的刑事政策,探讨现有规定的不足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档案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