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出戏。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成功上映,该剧是陈凯歌在继承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基础上,对“赵孤”故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文将从“赵孤”故事的历史演变说起,着重比较元杂剧和电影两个版本在思想主题上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望为《赵氏孤儿》此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符旭 《大观周刊》2012,(1):13-13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几个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8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和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观众的追捧.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中西文化的交流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从《赵氏孤儿》于1734年传入法国以来,中国戏剧就开始了在海外的传播经历,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研究的角度,通过对《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的环境、传播者、受众者三个传播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一些传播规律,以期对目前我国海外文化传播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静斐 《大观周刊》2012,(28):18-19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悲剧”为切入点;探讨两部悲剧《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纵观新中国60年来的影人,迄今仍只有他们那一代的导演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8.
民间故事类型学研究中的母题分类法,在单一故事类型划分中具有揭示同一性以便确认同类故事的积极作用,但在面对复合型故事本身的交叉叠合现象时,却很难有效解决其立型归类的困难。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回归故事叙事的深层结构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邓迪斯的母题位概念及结构模式分析,立足云南少数民族孤儿故事的270多则文本,通过提取母题位、识别母题位序列即结构模式、观察母题位变体叙事呈现这一路径,可将云南少数民族孤儿故事划分为孤儿娶妻型、孤儿得宝型、孤儿寻亲报恩型、孤儿智斗除害型。基于结构模式识别的孤儿故事分类方式,或能为其它复合型故事的立型归类问题提供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说"电视就是世界",充分体现出电视对于社会文化的承载。本文正着眼于此,以最具典型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一《赵氏孤儿案》为例,从脸面、道义及文化三大视角解构其中所对应的孝道、人格和儒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由表及里探究电视剧中所铭刻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余石楠 《大观周刊》2012,(11):17-17
悲剧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戏剧形式,一直在娓娓叙述着触碰人类灵魂的故事,彰显着情感和理性的冲撞。《哈姆雷特》是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崇高的一部悲剧,复仇故事中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辉。《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揭示的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以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藏本《重校古八义记》为中心,展现徐元如何改编南戏戏文、创作文人传奇。徐元将南戏《赵氏孤儿记》,重新命名为《八义记》,以典雅的文笔改写《孤儿》唱词,以贴合史实的标准改编剧情,体现出明显的文人审美趣味。徐元还以剧中人物为自我写照,以剧中的君昏臣佞讽刺正德朝政局,说明他已经将南戏传奇作为抒情言志的文体来写作。徐元与沈龄、姚懋良等戏曲作家,在正德末嘉靖初的十几年间,以文人的写作方式和主体意识,如创作传统诗文一般写作传奇,促使文人传奇发生了与南戏戏文迥然不同的质的进化,迎接晚明文人传奇高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陈薇 《中国新闻周刊》2010,(48):128-130
七年了,李星陆只有一项“事业”:为青海玉树的藏区孤儿找到一个家  相似文献   

13.
14.
俞玮奇 《中国出版》2023,(20):45-50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主题的出版物从“他者视角”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拓展了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路径,优化了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果,但同时在整体规模、海外影响力、内容的深耕拓展以及区域语种布局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出版社应联合多方力量,坚守主题出版理念,深耕内容建设,依托数字技术赋能融合出版,打造出版精品,共同推动主题出版的国际化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1日,解放军报国防后备军专版本刊发的头条稿件《优秀退伍兵 喜圆军官梦》,通过讲述退伍兵姜岩在预备役部队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一种新气象。此稿较好地实现了可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对于如何从小故事中开掘大主题进行了有益尝试,被评为军报好稿,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6.
靳磊 《声屏世界》2021,(7):46-47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拥有一定的现实语境,电视剧《山海情》选择了福建和宁夏东西协作扶贫的大的创作背景,在这一背景的支持下着重讲述了宁夏西海地区人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努力建设家园的故事.这部作品是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文艺作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就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故事呈现与主题表达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薛正荣 《中国记者》2018,(8):116-118
近年来,《固原日报》通过专栏、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系列评论、理论专刊等,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景式挖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力求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报道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  相似文献   

18.
黄燕 《声屏世界》2022,(4):22-23
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带头走基层,是对本单位"走转改"活动最好的动员,为年轻记者编辑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加强新闻战线队伍建设.2022年新春,江西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采写的一批走基层新闻作品,集中体现了"把准主题、沉浸观察、讲好故事"的素质能力,折射出对新闻工作者"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兰台世界》2013,(3):107-108
木兰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自北魏《木兰诗》产生后,历代都有关于木兰的文本流传。在流传演变过程中,各时期的木兰故事都带有情节的延续性与独创性,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主题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而专门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一直以来,主题报道承担着当好意见领袖、引导社会舆论,发挥龙头、压阵作用的首要职责。然而,现实当中的主题报道常常给人八股模式、高高在上、单调枯燥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