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二册第31课《锄禾》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诗。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6个生字及其相关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会背诵这首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学步骤可以这样来设计: 一、解诗题,明大意。 1、出示课题后,指导学生看插图思考:①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位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庄稼地里锄草。)②“锄禾”是什么意思?(“锄”是锄草的工具,在这里是指锄草的动作,“禾”就是幼小的庄稼苗。“锄禾”就是指给禾苗锄草。)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师上《锄禾》一课时,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一个学生说:“我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爷爷常常表扬我。”老师说他做得好,并要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时,有一个学生却说:  相似文献   

3.
古诗教学答问李书卿张庆高德玉1.“禾”应当怎样解释?(《第二册《锄禾》)“锄禾日当午”的“禾”,课文插图上画的像玉米苗,其实不妥。玉米作为一种农作物是明朝时才由外国传入我国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是不可能锄玉米苗的。在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是粟和稻谷,“...  相似文献   

4.
谬误的妙用     
杂草本来对庄稼有害,但把它锄掉可以作为肥料。教师把学生平时作业和学习中反映出的疑难问题,归结为几个有错误的解题推理过程,让学生去诊断“病因”和产生谬误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在常规教学并配合幻灯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以语文二册18课《锄禾》为例,谈谈教学尝试。 (一)利用形声并茂的优点,在学词句中学字教《锄禾》这首古诗,我是利用幻灯帮助学生边理解词句边教生字的。当教“锄禾日当午”时,首先启发学生想象“锄禾”是什么意思。我说:“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同学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往下看,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干什么?”学生经过回忆,回答:“我们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给庄稼除草。”“对,‘锄禾’就是给禾苗或庄稼除草松土”。我小结后又问:“农民伯伯在什么时候给禾苗除草呢?请同学们看幻灯。”紧接着幻  相似文献   

6.
一扩补诗意法把高度浓缩的诗句加以扩展 ,使诗句的意思通俗化、具体化。例如《锄禾》一诗仅二十个字 ,诗句相当精炼 ,而学生在理解时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补为“农民在田里锄禾一直到正午了 ,汗水一滴一滴地掉在脚下的泥土里。谁都知道盘中的饭 ,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意思就浅显明白多了。很显然 ,这首诗是告诉人们粮食是辛苦得来的 ,要爱惜粮食。二、扩补成分法“成分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 ,但给学生在理解诗句时造成障碍。例如 ,“松下问童子” ,“谁”问呢?应该指导学生补上“我” ,即作者 ,“言师采药去”。“谁”言呢…  相似文献   

7.
一、扩补诗意法把高度浓缩的诗句加以扩展,使诗句的意思通俗化、具体化。例如《锄禾》一诗仅二十个字,诗句相当精练,而学生在理解时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补为“农民在田里锄禾一直到正午了,汗水一滴一滴地掉在脚下的泥土里。谁都知道盘中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意思就浅显明白多了。很显然,这首诗是告诉人们粮食是辛苦得来的,要爱惜粮食。  相似文献   

8.
一次教学《锄禾》,小结中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教导他们珍惜粮食,一学生突然发问:“老师,农民伯伯锄禾为何要日当午,早晨或傍晚去锄禾不是可以少流汗吗?”我惊讶于孩子对农民体贴的深层表现,更不愿放过一次劳动常识教育的机会(这在语文教学中是经常碰到的)。而对劳动知识的恰当处理,可以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甚至起到画龙点睛之妙。教学中,我教  相似文献   

9.
我听见锄铃声来自早晨的背后欢快而激昂雄鸡的歌喉婉转嘹亮我站在黑夜的末路口守望一生中最初的霞光花儿在鸟鸣中次第开放母亲从春天的早晨里走来铃声震颤我心灵的时候会摇响我一生的期待吗母亲踏着早晨的雨露穿梭在碧绿田地为我填补饥渴的袋囊我看见启明星的影子引去了云雀飞人母亲那块正待锄禾之土早晨里锄铃的声音依旧如故悠悠地把我的思念摇响 注:①锄铃是贵州乌爱深山农民挂在锈头上的一种铃铛,干活时不停地摇动,发出“丁当”的臆响。』色早晨的锄铃声@周泓洁$贵州省纳雍二中星辰文学社!553300~~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刻舟求剑》时,一些学生对掉剑人的想法和做法错在哪里难以理解,可制作下面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在小黑板上贴出画有江水的图,用泡沫塑料刻只小船,在船的背面钉若干颗图钉,再用硬纸板剪一个人的模型,腰间插一把能掉下的纸剑,用透明胶带把人粘在船里。分析课文时,在小黑板背面用磁铁吸住船,并向前移动磁铁让船“行驶”到江中,然后把掉下的宝剑用透明胶带粘在江底,用彩笔在船舷上做个记号,再移动磁铁使船前行,通过演示,学生不但理解了“船舷”、“刻记号”等词语.还能说出(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教具的演示…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小学里,要问谁是最粗心的学生,大家一定都会说是小猪哼哼。你不信?给你看几个例子吧!上语文课时,黄牛老师让小猪哼哼背诵古诗《锄禾》,他“锄禾……锄禾……”半天也没背出来。他前桌的同学花斑狗偷偷将书放在课桌下面,让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李爱云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少年儿童的思想实际并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教育。如教“节约”二字,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然后针对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不懂得节约,随意乱扔食物,乱化钱等现象,将《锄禾》一诗写...  相似文献   

1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在摇篮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塑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人作文教学之中,并使之发挥效力,实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良策。  相似文献   

14.
锄是我国传统农业中最重要的劳动工县之一,它萌芽于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尖棒和尖石块,后来演变为来和耜,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六面形锄,泰汉时期发展成为“鹤头锄”。现代农业中的耕整机器实质上也是“锄”,可以叫“机械锄”。相对而言,传统农业中的“手锄”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但须进一步设计,以适应现代农业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关注教师     
郑少华 《师道》2003,(5):25-26
由课改专家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向读者介绍了许多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范例。其中《接纳不同的声音》这则案例,叙述了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陌上桑》一文讲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时,一个学生评价行者为“好色”。面对这种意外的情况,这位教师没有勃然大怒,而是从“好”字的词性讲起,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巧妙地平息了“好色”风波,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审美教育。有的老师对这个案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这个案例中,教…  相似文献   

16.
一、创境育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如《珍惜劳动成果》一课,老师让学生和着《锄禾》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锄禾动作,在看、听、唱、演中师生共同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境,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这样,用一段音乐、歌曲等,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1.当学生提出与教师设计意图不同但又有联系的问题时,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与课本或教师设计中不同的观点和做法。这时候,教师不要忽视、忽略或者搪塞掉,一带而过,而应及时作出反应,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凸透镜》一课时,当从凸透镜中看到远处物体成倒像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提出“怎么成个倒像,而不是个正像”,有的提出“怎样让像正过来”,还有的提出“如果把两个凸透镜重叠起来,能不能把像正过来”。  相似文献   

18.
说“禾”     
李绅《锄禾》诗,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资料解释说:“禾,是禾苗.插图<指课本上的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这个解释很成问题,不仅没有解释“禾是什么”,还让人认为“禾苗”就是指玉米苗.其实,《锄禾》中的“禾”指的是粟,去壳即是小米.禾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内容.早先“禾”可以是谷类植物的总称,因此很多与庄稼有关的字是禾字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值日本上偷偷抹掉自己的名字,可谓弄虚作假,班干部帮违纪学生隐瞒“罪行”,可谓徇私舞弊……学生的这些做法,我们往往会视之为严重的违纪行为,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一把尺子衡量,“违纪”也许可以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写出的句子形式、内容单一,千篇一律,那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于永正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之一:指导用“流利”造句。 师: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