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普二十三组民居邮票由陈汉民、励忠发、华建心设计,北京邮票厂用影写版印制。民居普票分别用两种不同规格的轮转式印刷机印刷。用乔利机印制的细齿票(齿孔度数:12.5×13.0度),一个印刷全张由四个邮局全张组成,每个邮局全张由10×6枚邮票组成。用维发机  相似文献   

2.
普30采用七色乔利机印制,印刷全张由六个邮局全张组成,每一邮局全张都是印刷全张上的一格,目前可见其10分票“保护森林”图共有4种不同的“格”。  相似文献   

3.
裘真  邹寻 《上海集邮》2014,(9):45-46
研究普通邮票的传统集邮者,都想根据邮局全张提供的邮票版模特征、打孔方式及梯尺、对色标记(也称"电眼")、十字对准线、裁切线等边铭信息复组印刷全张的原始格局。然而,2002年2月1日起发行由北京邮票厂承印的普31《中国鸟》突然出现了与该厂印制的前20余套普票截然不同的情况。即大多数的邮局全张上除了厂铭、票名之外,其它如梯尺、  相似文献   

4.
普30由北京邮票厂“法六机”印制,印刷全张由四个邮局全张组成。已发现60分票(图1)有一、二两种版式,每种都有Ⅰ、Ⅱ两型,其邮局全张的排列呈图5格式。  相似文献   

5.
“黄花城”60分票属普29《万里长城(明)》第五组,目前见到的有两种印刷品种,北京邮票厂影写版印制.邮局全张均为10&;#215;5=50枚,黄、灰、黑三色套印。  相似文献   

6.
黄山 《上海集邮》2008,(1):F0003-20
“错票”和“变体票”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把设计或拼版时造成错误的邮票称为错票或错体票,把印刷过程中造成错误的邮票称为变体票。这样区分虽然简单,但与国际上通常的说法并不相符。那么人家是怎么说的呢?错票(error),除了设计错误外,还包括严重的印刷错误,如错色,倒印,  相似文献   

7.
拼票     
温沪赣 《上海集邮》2002,(11):44-44
所谓拼票是从印刷次品中挑选合格的部分重新拼接而成的邮局全张,一般将邮局全张撕成两半,剔除废品,留下的部分以两个半张拼接  相似文献   

8.
仇光全 《上海集邮》2004,(10):41-41
“猴三世”邮票的24枚全张票,边纸印有梯尺和色标,已见两种形式的邮局全张,据此可以探索印刷全张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票中票”是以过去发行的邮票为主图的邮票。由于“票中票”表现的对象是邮票实物,理论上可以制作极限片,笔者现就2种“票中票”极限片的销戳地谈一些个人认识(图示片材是否合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张主图是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在天津海关首发,笔者选津海关旧址紫竹林所在地邮局(天津八支,邮编300040)日戳销制  相似文献   

10.
黄山 《上海集邮》2005,(10):37-38,42
本专栏前几期连载了《世界各国的第一种邮票》,介绍最早发行邮票的47个国家的第一种邮票。这些邮票从发行到现在已都过去150多年,其中很多虽然印刷简陋,其貌不扬,但价格之昂,令人乍舌。痴迷的集邮者固然为之倾心,但也不会倾其家产而换之。不过,“拥有”之法还是有的,邮票发行150周年之际,大多数国家都精心设计、印制了票中票,  相似文献   

11.
丁一凡 《中国集邮》2000,(11):21-22
邮票的刷色是指邮票图案所印刷的颜色,刷色是邮票的重要特征之一。邮票的刷色同邮票的纸张、印刷工艺及油墨相关,其中决定的因素是印刷所用的油墨。多年来,印制邮票都采用专门的油墨,不同的印刷机或不同的印刷版别,使用不同的特制油墨,如雕刻凹版油墨、平版油墨等。这样不仅保证了邮票图案的色相纯正鲜丽、线条精细光洁,而且对防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刷色是衡量邮票印制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不少国家没有能力印制邮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广大集邮爱好者来说,了解邮票刷色的一些基本知识,具有指导个人集邮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裘真 《上海集邮》2002,(8):22-22
笔者在《常用面值<长城>普票的实物研究》一文(见本刊第3期)中谈到过:慕田峪图80分票有七色机印制的A、X型和六色机印制的B型。 近日偶然发现一个区分三种不同版型慕田峪票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三比。一比印  相似文献   

13.
1904年,大清邮政当局发行第一次正式印制的欠资邮票,票幅较小,每全张200枚,分为8格,每格直横各5枚;齿孔14度或15度。刷色均为蓝色。全套8枚,面值从半分到30分。1985年11月13日在瑞士苏黎士拍卖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早年印制大清邮票时的样票,其中第1678号拍品是大清欠资母模试印黑样票(图1),由1/2分至3角,印于无纹纸上(24×32mm)共8种。另有2枚未印分及角的数值。估价5000瑞士法郎,若按目前兑换率计算,约合32000元。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一些集邮者对版铭的追求,已经着迷到狂热的程度:要求所集邮票的边纸带有版铭,无论是厂铭、票名、色标、制版铭、对色标记等等,统统都是追求的对象。一枚带厂铭的邮票,比不带厂铭的要贵很多,有的甚至超过邮票本身的价格,毕竟,物以稀为贵,因为在整版邮票中带厂铭的是在邮局全张的边纸上,除了版铭以外,还有三组数字,分别是印刷日期号、印刷顺序号和成品检验号。  相似文献   

15.
次日封     
正相对于我们熟悉的首日封,次日封就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东西了。所谓次日封,就是某套邮票首发日第二天贴该票寄发的信封。它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三种。其一,新邮不能在首日到货或售出,集邮者只能在首发次日购到新邮。如西安邮友寄我的《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邮票次日封(图1),寄封者明确在封背记录(图2),邮票在当地为次日到货出售。其二,接收邮局  相似文献   

16.
福州1985年11月13日,在瑞士苏黎士拍卖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早年所存由其印制各国(包括中国)邮票的样票时,拍目上编号1687的是福州商埠邮票母模试印黑样票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第7期刊出《形似邮票的封缄票》一文,介绍了作者收藏的“中国人民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四方连邮政签条,这是一种由邮政部门印制的邮政签条,邮章上规定这种签条为“代封纸”,集邮界俗称“代封票”。  相似文献   

18.
裘真 《上海集邮》2002,(3):19-22
古北口图50分票的全部和慕田峪图80分票的绝大部分由七色乔利机印刷,滚针式打孔。发行初期的80分票有一部分由“老法六”(最先引进的法国尚邦六色机)印刷,由改装的模削打孔(APS)装置打孔。黄花城图60分票由“新法六”印刷,梳式打孔。  相似文献   

19.
票中票,又称"邮票上的邮票",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或宣传,将曾经发行过的邮票印制在新发行的邮票中,其中被复制的邮票称为原票。票中票是世界上20个最受欢迎的集邮专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单留 《集邮博览》2003,(5):22-22
铭记、面值和图案是邮票上的三要素。图案可以由世间万物的图形和装饰性的花纹构成,但是有时也可以只用文字作图案。特别是我国的书法,本来就是一项艺术,以其作品作为票图颇受人们的欢迎,例如我国的《毛主席诗词》邮票。最近我国发行了《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古文字成了邮票图案。在此之前的1996年,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也已经登上过邮票(1996-23(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