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盛传不衰。通过对这种情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1)清水祖师信仰与安溪华侨开始出国同时向海外传播;(2)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有凝聚作用;(3)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范围已经越出了福建省籍界限,在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目前继续在海外传播清水祖师信仰具有如下现代价值:(1)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2)促进华侨华人融合于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2.
关帝是在华侨华人中很受欢迎、影响很大的一尊神祗。关帝信仰为什么会在华侨华人中广泛传播呢?这是由于他们为了从关帝身上求得心理慰藉的需要、生存发展的需要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关帝信仰在促进华侨在侨居地进行经济开发,推动华侨社会发展,以及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华侨在关帝身上寄托着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关帝信仰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来自海外各地的华侨华人学生回到祖(籍)国来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应大力发展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并通过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凝聚世界侨心。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应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研究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全面把握华侨华人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培养华侨华人学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从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高度,把华侨华人学生培养好。三是要树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华侨华人学生对祖(籍)国的感情,从而起到凝聚侨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章详细分析了广泽尊王信仰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情况,认为由于广泽尊王信仰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中国传统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海外华侨华人中间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作用和影响:(1)寄托对故国家园的深厚感情;(2)弘扬中国传统化;(3)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华侨华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面对于女教育的现实却承受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让生活在日本的子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成长为中日文化兼通的人才,这不仅是新华侨华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引起国内相关机构及学术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音乐家不仅是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使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部分华侨华人音乐家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与传播,另一部分音乐家则传承中华文化,回到中国后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身上具有独特的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等特征,其音乐创作过程受到种族、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以罗浪、周淑安、殷承宗等三位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为例,通过民族音乐学中区域音乐研究方法,认为闽籍华侨音乐家的不少音乐作品有着中华文化烙印,其音乐创作与音乐作品所处社会时代、教育环境及种族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这些音乐家的个人成长与音乐创作的各个阶段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华侨华人规模较大地移居越南。越南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华侨华人政策,并逐渐细化,使对华侨华人的管理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越南封建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受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东南亚有关国家政府和华侨华人社会对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界定和理解,着重从传统宗教信仰的实质、对象、形式等方面对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现代转化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力图从一个侧面说明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与现代化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广南国时期,大批华侨华人流寓越南南方,他们为南圻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广南国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形势的发展,广南政权对华侨华人的政策经历了从安抚到压迫,从拉拢到排挤的过程,华侨华人也顺应了历史潮流,逐渐融全于当地。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当前华侨华人研究存在的认识误区,认为研究者过于依赖现成的理论模式和概念工具,未能真正把华侨华人作为研究主体,忽视了对华侨华人具体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的研究。指出应在历时性的视野下,动态考察华侨跨国生存的历史过程,审视华侨与侨乡的内在历史联系,揭示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同时倡导在未来的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继承以往的学术传统,系统收集海内外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建立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研究资料库,建构以人为本的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仰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具有道教性质,但也表现出某些佛教色彩。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活动,在很多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国务院侨办消息,为促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的联系和协作,打造全球华人人才合作发展平台,国务院侨办应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的要求,正在建设“全球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协作网”,并已于今年4月开始试运行,预计于7月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序。随着时代变迁,海外客家会馆和社团不仅传承原有功能,还开办新式学校培育新民、开办医疗机构、开展救国事业、服务行业发展等。这反映出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坚守文化传承的本心,赓续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勇担时代要务,为华侨华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加坡华侨地缘社团的发展演变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侨华人地缘社团组织,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自二战结束以来它们已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引起海内外学者们的注目。本文仅就日本华侨地缘社团发展演变和功能变化及其与新加坡作粗浅的比较研究。 海外华侨、华人同乡会馆的由来 海外华侨华人地缘性组织,渊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邻、里、乡、党组织。加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流行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孝悌思想,倡导“父母在,不远游”,以及祭祀祖先,为亡父亡母服丧的传统观念,久而久之使人们对故乡、故土产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以来,海外华人的历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其特点是把海外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同一民族论”、“华人同化论”等,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海外华人历史研究的理论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研究是一门以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学问。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掀开了我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序幕。二三十年代,热衷南洋问题研究的学者又发表了一些有关华侨华人的著作。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侨华人研究只是一门不成规模的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至今,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使华侨华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华侨华人研究也应运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的一门“显学”。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意义重大。要发挥好华侨华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作用,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一要回答好“为谁参与、参与什么和怎样参与”3个问题,二要界定好“主体边界、客体边界和环境边界”3个边界,三要把握好“关键因素、关键环节和关键少数”3个要害,四要组织好“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个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侨华人宗教化的世俗化、传统宗教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对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化与现代化问题进行思考,并进一步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中对华侨华人宗教化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命运与前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捐资办学基建效益的意义。广东是我国的主要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2000万人,占全国华侨、华人的70%以上。其中祖籍潮汕的华侨、华人近1000万人,占广东的华侨,华人的50%左右。也就是说,潮汕是广东的主要侨乡。港澳同胞500多万人,大多数祖籍也是广东。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向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特别是捐资办学造福桑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