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行宾 《教师博览》2005,(12):15-16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希望。于是乎。一些家长便不顾及孩子自身实际,单凭自己的意愿硬是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进行“填鸭”式的培训。尤其是在寒暑假,各种各样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一时间,特长教育市场如火如荼。只是这样的培训真的能一圆家长抑或孩子心中的梦想吗?[编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以其身心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所谓“教”就是引导,所谓“不教”就是以学生群体为主体,注重其独立性,发挥其主动性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教育》2005,(3):125-125
郭松民撰文认为,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是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下展开的。这是一种以考试为唯一方式层层选拔“精英”的教育,而衡量是不是“精英”的主要标志,就是看他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能不能获得更高的学历。由于选拔“精英”的教育和中国家长们望子成龙的传统心理积淀暗合,因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育》2004,(34):60-60
郭松民撰文认为,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是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下展开的。这是一种以考试为唯一方式层层选拔“精英”的教育,而衡量是不是“精英”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能不能获得更高的学历。由于选拔“精英”的教育和中国家长们望子成龙的传统心理积淀暗合,因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李霞 《现代教学》2011,(6):47-48
清晨,当我迎着灿烂的阳光进入校园,迎面而来的是学生一声声的问候,总有一种应接不暇之感。可当我伴着落日的余晖,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却又是另一番心情:一群群学生从身边走过,没有了微笑,没有了问候。相信不少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李斐章 《教育》2008,(11):16-16
“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你做得真好!”这是时下风行的“赏识教育”提倡的标准用语,持这种新教育观点的专家认为,“赏识教育”可以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取得好成绩,于是一些家长表扬孩子不离口。可是,邻居小王却心中生疑,无论他怎样“赏识”,他上小学的儿子学习仍不努力,而且并不买父亲这一套:“你们大人真虚伪,一点小事就这么表扬,这不是做秀吗?”  相似文献   

7.
"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塑造其健康的心理品质。针对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现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育心"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鲁旭蓉 《文教资料》2014,(26):64-66
我们通常把"教育"作为一个词使用,其实,它包含"教"和"育"两重内涵。它们是教育活动的一体两面,"教"是"育"的基础和手段,"育"是"教"的目的和归宿。教育活动的根本在于通过"教"的过程促进"育"的进行,即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精神人格,以及反思、批判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教他们独立,或者不愿意花时间教,结果,孩子将索取视作天经地义,对自己能力想当然地缺乏自信,以致长大了啃老,这您能怪他吗?前几日我的美国朋友德蕾莎回美国探亲,到我家叙旧。德蕾莎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住在北京。我们都不同程度地被所在国的文化和习俗所改变,比如早晨我  相似文献   

10.
张凯 《生活教育》2009,(4):53-53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喜欢用“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总认为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把学生教育好.才能体现“师道尊严”的一面。殊不知,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表面上是乖巧顺从,而实际上依然是我行我素,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的。由于受我们长期的严厉、严格、严肃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开展德育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阵地。把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班级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帮助,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一个个稍纵即逝的契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逐步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相似文献   

12.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13.
“兴趣班”     
陈平 《老年教育》2011,(9):39-39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殷切期望。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当今社会兴起了五花八门的“兴趣班”,钢琴、芭蕾、书法、绘画等等,应有尽有。不少家长宁愿放弃节假日休息,也要陪孩子去上几个兴趣班。  相似文献   

14.
管淑珍 《家长》2011,(7):34-35
对于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如果一味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对孩子性格的培养置若罔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许多家长都将全部注意力放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关注孩子的心灵建设。家长的唯“分”是图思想会传染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狭隘、自私,很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颜彦 《母婴世界》2014,(10):116-117
双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对于双语,你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6.
林瑛 《中华家教》2011,(12):32-33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如果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别人,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让自己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7.
龚萍 《四川教育》2010,(9):25-26
我们已经熟悉了“用教材教”的行语。当我们以“不需要教”的视角而“教”时,我们该“怎样用教材”,又“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旅游的这段时间,我和夫人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华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他们和国内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0,(7):5-6
据报载,有家长反映。北京通州某校门口常聚集十几人,拦住学生要钱,不给钱就打。校方表示,事情发生在校内应由学校管,但出了校门学校就管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究竞该如何划分?教育能否简单地划“墙”而治?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