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包括两方面,即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和学生的学习性朗读。在这里,前者起主导作用,后者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小学语文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能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这把语文教学的钥匙,开启知识大门,使学生在朗读中乐而忘返,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训练学生普通话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接触朗读,犹如一张白纸,对朗读技巧毫无所知,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因此,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谈朗读教学     
李莉 《成才之路》2013,(23):59-5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在朗读上的要求一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还可以锻炼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朗读是促进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读正确,把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二、入情入境后,训练语感,再有感情地朗读.三、美读课文,真切体验,赏读升华.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朗读,就是用清晰标准的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奇通过声音变成有声语言,是一项由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语文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在基层教学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笔者有如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所谓朗读教学,是指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渎方法,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诵读。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进行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陶冶美好情操,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8.
陈芳 《师道》2013,(7):67-68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形式,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读,是有感情、有节奏、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地朗读。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读书声时常被教师过分的讲解所代替.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赶教学进度.教学中也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更不屑大声朗读。语文课堂走向了“只讲不读”、“学而少读”的畸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晶 《甘肃教育》2014,(10):44-44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一、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误解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指导朗读时,喜欢起伏很大的语调,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感情朗读,这已经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朗读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最近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出现,朗读教学被淡化,在高中阶段,这种趋势尤其明显。有些语文教师认为,高中学生理解和自学能力强,没必要进行朗读教学,这种观点很偏颇。他们忽视了朗读教学的优点和功能。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 朗读可使教学富于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散文语言流畅、优美。在讲这类文章时,朗读教学具有讲解、感染…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好方法,所以,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要重视指导,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重视范读;对学生朗读指导要具体;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联想以及情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14.
陈霞 《成才之路》2013,(20):79-79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朗读是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手段,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想读,这也是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一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情况和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呢?一、现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比如朗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  相似文献   

16.
“情读”即我们通常说的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又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还是许多教师虽经长期演练但又操作不好的教学软肋之一,因此,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既古老又新鲜的永恒话题。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优秀教师特别是语文名师在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探索出许多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新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营造出一道道亮丽动人的课堂景观。本文通过对江苏语文名师周益民的《天鹅的故事》第5自然段教学的评析,欣赏一下行走在课改路上的有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8.
<正>朗读是一门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扩展语言空间、提高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操。其中,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师  相似文献   

19.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语文教学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各种交流和思考方式,其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和感情。而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对小学语文中包含的感情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增加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