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一线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发挥诵读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在诵读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作的阅读、朗诵、背诵活动是语文学习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活动。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从《纲要》到《标准》到教材,都在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懂",更重要的是"用",能运用语言文字于生活、学习、工作。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学生只诵读而不能将积存的消极语言转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把诵读、阅读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快速提升解读的效率。《实用语文》按照诵读、阅读的自身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梳理出诵读、阅读两根线;又根据诵读、阅读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两根线交织成"基础诵读"学练序列,以诵读辅阅读、促阅读,用阅读导诵读、助诵读,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形成了诵读、阅读两线交织,双向互动,促进学生语文解读技能快速提高的学练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开展中,诵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将诵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已成为当前学校语文教育的趋势.同时,许多研究者从教育理论的层面上探讨合理、有效的诵读方法,有关诵读方法指导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纵观这些研究,不难发现,每每提及"诵读",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语感培养联系在一起.更有甚者认为,诵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语感,语感的培养也只能依靠诵读.  相似文献   

6.
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目前许多学生朗读能力较差.口头表达有困难.这与平时忽视诵读有密切关系。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顾滔滔不绝的讲,却忽视了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失去了学生琅琅的诵读之声。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8.
诵读法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自语文教育出现起便受到重用,古代学子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习知识。但是到了现代,曾经"畅销"的"诵读法"却"风光不再",备受冷落。为了客观具体地呈现出关于当下小学语文中使用诵读法教学的情况,笔者在江西省桥头乡桥头中心小学、朱屋小学、历迳小学、桥下小学、于都县红旗小学、城关小学中随机抽取了50名在职在编的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诵读法"教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淮滨县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淮河之畔,建校20年来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校训,一直行走在语文课改探索之路上,逐渐寻得"读"的真谛。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学校深谙经典文化的强大教育力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一直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2008年暑假,学校成立经典诵读课程研究小组,通过两年的实践,编成了校本教材《我爱诵读》。2010年秋季,诵读课正式进入学校课程表。每  相似文献   

10.
新大纲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这是大家潜心研究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也不例外,通过"课标、教材、教法"一系列培训,加之自身的学习实践,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诵读,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诵读教学抓好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随之提高.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诵读教学应该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首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含义及其实施原则做了简要阐明,在阐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含义和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对现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析后,针对当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现状的相关对策及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延伸诵读时间""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诵读认识""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开展多元评价,完善诵读体系"以及"加强课程整合,拓展诵读途径"。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杰出教育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名人还对诵读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荀子的"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的"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等。当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很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加语文积累、发展语感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深刻认识诵读的重要性,探索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董月冉 《考试周刊》2014,(38):56-57
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工程,其特点是复杂且持续时间长。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知识系统化学习的起始点,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施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让学生从小就学会诵读经典古诗文,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文。然而,由于现存的一些问题,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为之努力。本文主要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对小学生进行诗歌启蒙教育的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不仅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还能陶冶情操。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诵读为学生打开了一个足够辽阔的文化空间,进而达到精神空间的扩展。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的生命需求,促进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成长,是阅读教学的任务。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学生徜徉在古  相似文献   

16.
张虹 《考试周刊》2015,(48):55-56
"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在全国多数地区广泛开展的活动,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经典的洗礼等都具有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学习经典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学生良好文学素养的形成,对于他们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持久的积极影响。作者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实施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申亚娟 《学周刊C版》2014,(6):162-162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诵读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古代先贤经过教育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是最根本的语文教育方法。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源于对文本的诵读。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步步推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们轻诵读,重分析。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这种现状,就如何权衡诵读与分析的关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正>就语文教学而言,动机的增强,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体验,意志品质的养成,都不是"填鸭式"、"贴标签"等呆板的教学方法所能奏效的。它必定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双边活动,在潜移默化逐渐中完成。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教育应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勤于诵读多彩的文字"听老师诵读"是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一种简单方式,我在实践中发现"听老师诵读"对于提高低年级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既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天语文教学应该扬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