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民族政策 ,而且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和合”优秀文化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获得成功的范例 ,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成功的范例 ,它对于解决一国之内的多民族、多文化问题以及全球化的民族、文化冲突都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新世纪,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特别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贯穿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略论邓小平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民族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而产生的,其根本观点就是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团结和共同发展;从中国民族情况的实际出发,必须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民族工作中,坚持从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诚心诚意为少数民族服务,坚持少数民族的事由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做到凡事同少数民族商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两个共同”作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关系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开设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主阵地,因此,通过切实努力,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决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条件的不同使民族自决权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不等同于分离、分裂,对此要客观地分析。在当今民族冲突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民族自决权要进行新的认识和反思,要考虑到国际正义、国际秩序和国家主权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应中国人民实践需要,不断提供适用性的过程,又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进行理解、解释和创造的过程。面临不同任务、继承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或民族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对原创内容的不同理解,在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方面产生某种价值转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地域,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多元.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性质主要是文化传播,此后转为政治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真正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开启."反转"现象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的重要证据."反转"现象表明,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属性和生命线,是主导.文化性居于从属和派生的地位,二者健康的非平衡发展是合理的常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理想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认同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归根到底决定于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一个现代的价值理念,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这个理念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客观条件特征和要求,又通过其思想传统被理解为人的本质乃至人的价值理想,但是却展开为自由权利和自由意志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品格和价值诉求.中国近代的历史变革开启出自由的新论域,即在由民族主权国家组成的无政府的世界资本主义历史环境中,对于落后民族来说,自由的基本前提是建立一个民族主权国家.由此,就有了"国家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复杂纠葛,就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言,需要在个人自由和国家权力之间保持有张力的平衡,以保证历史的发展指向这一目标:充分实现了的个人自由实现着国家的强盛.在理论上,是以自由权利为本还是以自由意志为本,意味着不同的思想道路,并且呈现出自由的价值困境,这一价值困境在根本上表达的是自由和平等的困境.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自由这一形式性的平等要求着、产生着、保障着实质性的不平等,即实现了的平等一方面具有占有物的权利,另一方面却因此而必然产生对物的占有的不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开辟着通往"自由"的新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核心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毛泽东为劳动人民争取了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邓小平通过恢复高考制度重建了社会公平与正义。江泽民积极发展全民教育,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胡锦涛主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实现男女平等,是长期以来妇女解放追求的基本目标。我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发展,但男女平等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主观和客观层面探讨了妇女彻底解放的途径,寻找男女之间最优化合作方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社会性质是国情的重要方面。社会性质认知创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理论内容和理论风格,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社会性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选择恰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使人民大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加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活动,用大众化方法手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国情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的时代性和具体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处理、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扎根于中国民间意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融合世界先进文化、整合民族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是借助于大众化载体传递和承载马克思主义内容或信息,是一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运用和促进传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载体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广度、深度、效度的重要变化参数,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就必须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以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必须促进语言载体民族化、活动载体民俗化、组织载体本土化、文化载体时代化,使之适应政治文明新形势,展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充分发挥载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的具体现实国情和历史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差异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不完全相等性,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的实施要以差异机会平等为前提,要高扬自由、平等理念,确立自致性、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国情的发展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得到拓展和丰富,但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也出现较大差异。能否正确回答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变化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渐变之原因,可从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国情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当代诠释学理论提供的方法论视角等四个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20.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