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结果显示,女子举重运动员经血量(MBL)明显低于其他健康女子,也明显低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女子举重运动员血清 T明显高于普通健康女子,与其他运动项目运动员无显著差异。在经期中,随运动负荷的增加。MBL呈减少趋势,血清 T和 HB呈递增趋势。由此提示:这些变化可能是运动员长期从事举重训练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女举39名运动员的经期情况进行统计,将每月经期和平时的训练量及强度作对比分析。研究初步结果:举重运动员经期的训练情况可分为三大类型,其中经期做适度调整的比例较大。建议经期训练不必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3.
女子举重在选材方面和技术规范方面基本与男子相同,但在心理、生理功能及运动素质上差别较大,特别是女子进入青春期后周期性地出现月经。因此,在女子举重运动中,应根据女子的生理特点科学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4.
5.
张鹏飞 《新体育》2022,(6):27-29
本文在总结陕西女子举重队运动员在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采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对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的4名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特征、运动能力等进行测试,结合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身体运动功能水平和损伤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本文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负荷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女子举重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运动员已夺得7枚金牌,展示出我国在该项目上的雄厚实力,但是应清醒看到其它国家运动员的成绩正在飞速提高,幅度之快令人惊讶。要想保持在该项目上的优势,必须在少年女子运动员的选材、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打好基础,为今后竞技水平的提高、优异成绩的取得打牢基石。现结合自己多年训练实践,就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参加1989年5月太原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124名运动员进行了比赛前后盆腔血流图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事女子举重训练不会对盆腔器官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女子举重运动员具有闭气发力,腹压急剧增高,盆腔血流相对减少的项目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女子举重运动员形态、体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等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女大学生相比,长径方面的差异主要为下肢/身高指数、上肢/身高指数较小,坐高/身高指数较大,身高差异不显著;各项围度、肩宽数值较大,肌肉发育水平高;BMI、WHR数值偏高,肺活量指数没有差异,应加强对女子举重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健康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女子举重运动队目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队之一。自1990年10月女子举重项目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运动员几乎囊括了历次比赛的所有金牌,但是在训练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初潮年龄、月经失调情况等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月经周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运动员初潮年龄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员月经失调发病率较高。结论:举重运动训练对月经周期有一定影响,运动训练要根据月经周期安排。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检测方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比赛期间的心电图、尿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变化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心室壁没有增厚;尿蛋白变化较大,其排出量有性别差异;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RT) on elbow flexion and leg press one-repetition maximum (1RM) and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Thirty men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an RT programme, performed twice a week for 12 weeks. The study employed a within-subject design, in which one leg and arm trained at 20% 1RM (G20) and the contralateral limb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three conditions: 40% (G40); 60% (G60), and 80% 1RM (G80). The G20 started RT session with three sets to failure. After G20 training, the number of sets was adjusted for the other contralateral limb conditions with volume-matched. CSA and 1RM were assessed at pre, post-6 weeks, and post-12 weeks. There was time effect for CSA for the vastus lateralis (VL) (8.9%, 20.5%, 20.4%, and 19.5%) and elbow flexors (EF) (11.4%, 25.3%, 25.1%, and 25%) in G20, G40, G60, and G80, respectively (p?>?.05). G80 showed higher CSA than G20 for VL (19.5% vs. 8.9%) and EF (25% vs. 11.4%) at post-12 weeks (p?p?相似文献   

14.
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反应力量测试手段和方法,对191名田径、举重运动员和普通人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结果未能表现出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2)跳深实验中,适宜的下落高度随着性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因此,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时,最好具体分析,因人而异;(3)起跳时间对于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也有一定影响,准确的适宜下落高度的判定,对于反应力量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举重训练对血清酶和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研究了举重训练对血清酶和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强度举重练习后受试者均出现血清CPK、LDH活性和Mb浓度的明显增加,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然而,举重运动员运动后血清CPK、LDH和Mb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体育系学生,且恢复快,肌肉酸痛程度也明显较轻。提示:大强度举重练习导致骨骼肌细胞一定的损伤,但经常的举重训练可使肌肉产生适应,减轻肌肉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距离游泳对血氨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项游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游泳运动与血氨、血乳酸的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短时间剧烈运动中血氨水平的变化反映了无氧供能系统的代谢平衡状况。血氨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相对运动强度越大,血氨峰值越高,血氨的肌血弥散速率越快,恢复亦越快。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科学掌握高原训练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式是提高高原训练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