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谐音是汉语里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研究汉语谐音现象,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及谐音现象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揭示一些常见谐音现象成因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析谐音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使留学生在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时,多一些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意识,少一些文化碰撞带来的误区和误会。 相似文献
4.
汉语辞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云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8(1):15-20
辞格是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 ,但真正比较系统的研究则是在现代。总的说来 ,辞格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本专著对辞格的研究有所建树外 ,其余大都显得比较粗浅。也就是说 ,辞格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悬而未决 ,而且有些问题争议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推动辞格研究的深入开展 ,不但是辞格研究本身的需要 ,还是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希杰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1):1-7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7.
樊绿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154-156
针对辞格大类划分的难题,探讨了以辞格的作用或效果为标准,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为标准,以语言要素为标准,多元标准和以辞格特定结构为标准等五种辞格划分标准,认为辞格分类的重点是要弄清个体辞格的实质,发掘辞格之间的异同,找出一个理想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9.
李明喜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3):105-107
英汉辞格的对比与翻译在英汉辞格研究中非常重要。通过比较知道,汉语辞格反映和英语辞格Oxymoron在构成方式、修辞作用以及本质上都有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也有诸多重合的地方。这为探讨它们的互译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说来在翻译英语Oxymoron和汉语反映时可以采用移植法、拆译法、融贯法、引申法、加词法或改词法,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旭新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146-147
中华民族讲究和谐对称之美,讲究含蓄雅致的表达,讲究趋吉避凶,这样的心理状态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就有了不同修辞手法的出现。这种心理在语言中的直接体现就是语音方面,这为谐音的运用与大量产生提供了可能。谐音有着特定的需要和效果,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它能够达到使话语生动、含蓄、幽默、新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Fonagy于1999年提出的,但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或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象似关系。本文所说的语音隐喻基于李弘教授的观点,依靠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从语音层面探讨汉语歇后语中"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以找到对谐音歇后语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汉语辞格的运用形式及材料构成往往反映出很丰富的民间风俗色彩,从总体上表现了辞格与民俗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每一种辞格,其与民俗的亲疏程度又有所不同,大致有这么三种情形。首先是辞格的运用形式、选材角度都与相应民俗的要求一致,而从这些民俗活动中,又可以分析出此类辞格的原型。比如民间盛行的对联,就是由对偶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对偶在音节、结构、字数、意义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联中得到最严格的遵守;民间春联、婚丧联、风景名胜地楹联和广泛流传、不胜枚举的“对对子”的故事,都说明群众对这一形式的喜爱。析字、镶嵌、藏词等… 相似文献
13.
王永鑫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86,(1)
所谓修辞格(简称辞格)是指那些为了提高言语表达效果所使用的有一定格式的修辞方法。适当运用修辞格,能够使语言形象生动、强烈有力。汉语的修辞格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甲骨文已经有比喻、排比。《诗经》已经用了二十多种辞格。 相似文献
14.
陈光磊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1)
修辞格,作为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是一种语言的话语表达模式。如果把语言看作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那末,作为话语模式的辞格也就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或者说,修辞格就是一定的文化所编制出来的语言组合的模式。这样,一种语言的辞格也就自然流露出它的文化特征。 在第二语言的基础教学完成之舌再作进一步的提高,就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这种语言的辞格。而要理解乃至运用这些辞格就离不开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的了解。这里,我们就想对汉语中某些常见的辞格作些粗浅的举隅性的文化观照。说述或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谐音吉祥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谐音吉祥文化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可以说谐音吉祥文化的相关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课堂教学、课后引导等方面加强中国谐音吉祥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吴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谐音双关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特质。文章总结归纳了几种带有民俗特色的谐音双关,并从人文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华民族注重和谐、含蓄幽默及趋吉避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18.
19.
曹卫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谐音转义──从一句话的辞格归属问题谈起曹卫东有这样一句话:“再如有一个专心致意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人只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举例、对比和分析,从两个方面——概念和联想机制,考察了英语辞格metonymy与英汉辞格“比喻”的不同以及与汉语辞格“借代”的相似,提出了英语辞格metonymy译为“借代”可能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