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1982年9月,在台北办了10年之久的书评杂志《书评书目》停刊了。3年后,台北的另一家知名书评杂志《新书月刊》也正式宣布倒闭了。于是,书评界哗然。1986年书评家应凤凰写了一篇题名为《现代文学的‘书评’书》的文章,台北《自由青年》第76卷,介绍了50年代至70年代在台湾出版的书评别集。这就是司徒卫(祝丰)的《书评集》(中央文物供应社1954年版)和《书评续集》(幼狮书店1960年版,后合集为《五十年代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2.
简讯     
《档案》2001,(2)
利用档案资源 追溯百年大事--甘肃省档案馆在《西部商报》推出专版 甘肃省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和《西部商报》联合推出《甘肃百年 10件大事》,刊载于 2001年 1月 1日该报上。省馆较完整地保存了百年来各类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材料记载着甘肃 20世纪的历史。从中摘取对甘肃百年产生重要影响的 10件大事,是一件很意义的工作。这 10件大事是: 1900年敦煌发现藏经洞; 1906年清末彭英甲掀起甘肃第一次开发高潮; 1929年甘肃大灾荒;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会宁会师; 1949年甘肃全境解放; 1953年 16个重点项目奠定兰州重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甘肃人民出版社从80年代初出版第一部敦煌学术专著起,到现在已有20年了。1982年,我社出版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的著名学者段文杰、史苇湘等撰写的学术著作《敦煌研究文集》。这是我社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共收入论文13篇,28万字,附图版150余幅,内容包括石窟分期、敦煌史地、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考证、石窟艺术研究等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出版后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1983年,在兰州召开全国第一次敦煌学术讨论会,100多位老中青三代学者济济一堂,相互切磋,盛况空前。这次盛会是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会后,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辑部从向会议提交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编为《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交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分为《石窟·艺术编》上下册和《文史·遗书编》上下册,收入国内知名学者段文杰、史苇湘、周绍良、任继愈、谭树桐、叶栋、陈  相似文献   

4.
吴小如是北大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教授,近年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学者随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青年时代曾是一个小有成就的文学评论家。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写的书评,已找到的有四十余篇,除有关占代文学史方面的收入《读书附掌录》外,有关现代文学的则分别辑人《书廓信步》(辽宁教育版)、《今昔文存》(湖南人民版)和《心影萍踪》(上海教育版)三书。40年代前期还在抗日战争中,当时指点文坛,卓然大家的书评家,当数李健吾、刘西渭,其次是常风。吴小如匪武其后,开始写书评时,抗战已胜利。他写第一篇书评《读张爱玲(流言>》时,还是…  相似文献   

5.
范凡 《图书馆杂志》2007,26(3):92-94
一篇关于《西方阅读史》(古列尔莫·卡瓦洛和罗歇·沙尔捷主编,利迪娅·科克拉内译,马萨诸塞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的书评广告说: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甘肃省档案馆编辑的《晚清以来甘肃印象》一书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收集省档案馆人员和部分馆外人士依据馆藏档案史料撰写的文章,计75篇,45万字,依类编排,共分8辑,  相似文献   

7.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和该社所属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藏族文化发展史》,最近双双荣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甘肃藏敦煌文献》一书是甘肃人民社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暨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年而隆重推出的一部大型文献整理图书。该书的出版是敦煌学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随着敦煌史地资料的开发和对敦煌珍藏的研究,人们已经领略到了敦煌的神奇造化和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云南版社会科学著作书评征文活动(《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一期已发消息报道),得到了社科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许多思考。首先,此次书评征文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中华大地,各种各样的书评活动自然也搞过不少,但在一省之内,专门就社科领域的学术著作书评进行评奖,这的  相似文献   

9.
荣新江先生的《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一文(载《档案》2000年3期),根据周廷元的《编目赘言》,考释了20世纪30年代末以前甘肃官绅所藏敦煌卷子的情况,展示了敦煌文献早期流传的历史。但是,该文中有关周廷元以及《编目赘言》中涉及到的某些官绅的履历语焉不详。现将我接触过的一些官绅履历资料简介于下: 据周廷元先生哲嗣周孝画师所示周廷元先生亲撰《周定宣履历》以及《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周廷元(1886-1956),字定宣,解放后以字行,湖北咸宁人。光绪间随其祖父流寓兰州,毕业于甘肃法政学堂…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3月18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赴京参加大会并代表出版社接受颁奖。据悉,华师大社在这次评选中共揽获五项大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朱杰人)、图书奖(《中国教育史研究》)、装帧设计奖(《私想者》)、图书奖提名奖《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和《中古汉字流变》。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我国出版界的一位资深编审和高等学校的两位讲授书评课程的学者先后出版了他们的书评理论著述,那就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徐柏容编审著的《书评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北京大学孟昭晋教授编著的《书评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和安徽大学徐召勋教授主编的《书评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其特点是作者们都力图用章节式版块来构建书评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而全面探讨书评历史和发展、书评理论和方法、书评写作和工作的学问,甚至有志于奠立整个“书评学”的学科地位。这些著述的作者们各以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书评实践,殊途同归,共同思考着书评的学术问题,自觉地为当代中国的书评事业添砖加瓦,其精神是可嘉的,成果则是极其可喜的。 分析这三部书的书名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三书书名分别由“书评”、“学”和“概论”这三个词排列组合而成,以致于稍一不慎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出版界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狠抓双效书的同时,注重抓本版图书的评论工作,重视书评在图书流通领域中担负的传播、宣传、评介的职能,对于出版界和读书界发挥了双重的导向作用。1987—1989年三年间,浙江省出版总社直属8家出版社共出版图书3918种,其中新版图书2655种。据初步统计,这三年间,在省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共发表了评论浙江版图书的文章458篇,所评图书计369种。1990年上半年,省版协成立了书评中心组,组织召开了书评理论研讨会,积极鼓励出版社内从事编、印、发的同志关心书评工作,热情扶值有书评实  相似文献   

13.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14.
东窗事发 1987年11月初,中国乡镇企业报驻兰州记者站站长王××向《兰州晚报农村版》编辑部送来本人署名的一篇报告文学——《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记吕全福》。这篇8000余字的“打印”稿,便很快在这张报纸上以《吕全福进京》为题,连载五期发表。然而,生活在兰州地区的读者,毕竟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太熟悉了,他们向报社反映:写的不象吕全福!  相似文献   

15.
盛韵 《编辑学刊》2011,(4):54-59
《东方早报》的周日文化副刊《上海书评》诞生已三年,在快速消费的时代,这份书评可谓逆流而动。在西方不少传统大报面对激烈竞争以牺牲书评版作为自救策略之时,《上海书评》的诞生体现了纸媒的一种极具远见的应对思路,并产生了相当的文化辐射效应。这三年中,上海的《Ⅰ时代报》、《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等媒体纷纷推出了文化书评副刊,明显受到《上海书评》风格影响的还有广州《时代周报》的"时代阅  相似文献   

16.
我之所以做《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这样的选题与我在前几年的遭遇是分不开的。我是2002年1月从甘肃调到中国经济时报社的。2001年,作为地方媒体——《甘肃经济日报》新闻部主任的我,因先后做了两篇调查性黑幕问题报道(2月3日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宏合作>、10月17日发表在《西部商报》的《公选“劣迹人”  相似文献   

17.
师养龙 《档案》2011,(5):1-F0002
(本刊讯)10月9日,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题写书名,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立军作总序的《辛亥革命在甘肃》一书在兰州首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出席首发式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栗振亚、  相似文献   

18.
陈乐道 《档案》2014,(9):24-25
甘肃雄踞茫茫雍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风光旖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故里",举世闻名。境内丝绸之路横贯东西1600余公里,是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今天的甘肃,无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今年7月,我省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5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继1987年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峪关以后,我省首度新增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省共有7处的世界文化遗产,已跃居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前列,这对2600万陇原儿女来说,无疑是一桩值得自豪和铭记的喜事。为积极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展示独具魅力、积淀深厚的甘肃历史文化,本刊特辟"丝路文苑",专门刊登讴歌陇原大地的诗词歌赋。本期刊登陇上著名诗人陈乐道《咏甘肃世界文化遗产》组诗22首,《敦煌赋》1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同学开展书评活动已有多年传统。他们曾在《中国图书评论》、《大学生》、《图书馆学研究》、《北京大学校刊》、《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等书刊上发表过数十篇书评文章,从1989年10月起,更把书评活动纳入系党委、学生工作组的议事日程,并正式开出《书评写作》这门课程。在具体做法上,  相似文献   

20.
天香,王安忆著,台湾麦田出版社,2011风从海上来,海上一阵阵"天香"。在上海,今年几乎是《天香》年,《收获》一二期连载,《东方早报》打头的采访,《上海文学》第三期的访谈录《访问〈天香〉》,是王安忆与钟红明的对话。4月份,《天香》台湾麦田版甫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一气编发了两篇重量级的书评,王德威的《〈天香〉:王安忆的上海"考古学"》和张新颖的《一物之通处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