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新旧交替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意识和择业观念发生了前扎未有的变化,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对高校师范类毕业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就业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曦 《文教资料》2011,(11):204-206
作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今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态度、择业心态、择业标准、择业地点多元化的特点,以及择业中的"求高"、"求稳"、"官本位"的倾向,并对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和往届待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初次就业率却在逐年下降。有关部门进一步跟踪调查发现,企业中应届大学生的离职率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内外因素,是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特殊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对促进民族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功就业和服务社会,有...  相似文献   

4.
李霞  项中 《考试周刊》2009,(24):139-140
高校毕业生普遍择业期望值较高,自动放弃自认为不好的单位,因此失去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影响了高校的就业率。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择业观的问题简析,指出高校毕业生错误的择业观念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就业率就要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从根本上转变高校毕业生错误的择业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成熟度和可雇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择业与就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当今的大学生们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社会的需求,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打破旧的思想,纠正思想误区,树立新的就业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6.
2007年教育部新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在确保免费师范生享有种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明确了他们毕业后到农村工作两年的义务。在此政策下,免费师范生对大学学习,毕业去向甚至人生规划方面都会产生不同于以往师范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学中,与免费师范生接触最多的高校社团对这种情感心理具有实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学校加强学生择业观的自我教育,对转变学生择业观的重要作用,改变旧的择业观念,开辟新的择业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已对传统的择业观产生了巨大冲击,“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实现人才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表现出焦虑、自卑、怯懦、孤傲等心理,形成了不同的择业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在对某地方高校来自城镇与农村工科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择业目标、择业动机、择业价值取向等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把握他们在择业观上的异同,提出了在继续强化择业观教育的同时,针对来自城镇与农村工科大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做好分类分层及全过程就业指导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然而,大学生在以择业主体的姿态投身社会,选择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却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择业竞争的压力。研究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高校师范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针对师范类高校书法公选课的困境,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强调师范性,以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为教学目标;第二,以理解并掌握各类书体的"笔法"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第三,以临带创、以赛促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择业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某高校对2003届3932名毕业生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74.25%的学生选择沿海城市,19.3%的学生希望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只有1.12%的学生愿意到省内及边远地区工作。70%的毕业生希望月薪在1500元以上,40%的学生选择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杨秦 《文教资料》2010,(9):202-203
本文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师范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区。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国丽 《考试周刊》2009,(24):137-138
目前高校师范生就业存在着教师职业就业率不高和整体就业率低下的现象。本文在加强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更新课程体系、增加实习实践机会、扩大知识体系,以及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基本素质等方面作了探析,以期重构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师生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入手,剖析了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上的缺陷,并进行了高校师范生的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养目标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师范生应具备多种职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语言文字和计算机技能。但是,师范生在对自己定位的问题上存在着模糊的意识,对于基本功的训练不够重视。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把握好定位,加强基本功与实践环节的训练,加强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技能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衡量人的气质及人格的重要尺度,是个体素质的集中体现。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对师范生来说,礼仪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时常可见,部分师范生的文明礼仪修养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从高校礼仪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剖析当前高校师范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希望通过分析原因,找到改进高校师范生礼仪教育的对策,为优化教师教育的精神氛围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择业具有强调“实现自我价值”、注重物质需要、具有浓厚的从政意识等特点。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观念影响和个人的自身素质。对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忻州师范学院微格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微格教学基本涵义、主要特点以及培训方案的简单介绍,着重对微格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即四个"有利于"包括微格教学理论的深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师范生教师职前训练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校"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贯彻者和执行者。素质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师德水平,取决于他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态度和理解程度。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师范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对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法,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就如何抓好高校"师范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