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书形成于汉代,在章草名称出现之前,人们多用“草书”一词指称汉代草书。章草名称出现后,又往往把章草视为汉代草书的代称,进而演变为“汉代草书就是章草”的结论。事实上,章草只是汉代草书的组成部分,除章草外,汉代草书还包括“一般的汉代草书”。章草与一般的汉代草书在字形来源、字体特征、参与者的身份和适用场合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它们在汉代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作为整体的汉代草书。所以,汉代草书与章草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章草摭谈     
冯猛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4):36-38,66
“章草”又称“隶草”,萌起于隶书之变,流行于两汉,魏晋时形成规模。作为一种独立的古老书体,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带给我们独有的美的享受,却还存在一些没有嫠定清晰的问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文章从章草的形成与演变、章草在魏晋以后式微的原因、章草在书体演变中的重要意义、当代章草创作的现状四个方面进了探讨,望能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黄有茂“道德知识”草书联,有章草气象,其中“为、原、知、明”等字处理得很好。不足之处,是对章草的特点和用笔把握还不够。,章草是隶书草化的书体,写章草应对汉隶有一定把握。现在看,作者的用笔还要改进,入笔交代不够清楚,收笔不够果断。如“道、本、知、极”等字,入笔不见笔性,是一个墨团。而“道、极”字,收笔不见章草的隶意,也显靡弱。“知、识、极”三字,呈现左重右轻的雷同布局,缺少变化。落款有些草率,与整个格调不够统一。  相似文献   

4.
草书散论     
作为一种和真、行、隶、篆相提并论的书体,草书有今草和章草两种形式。草书先真楷、行书产生而起源于篆隶,在两种形式中,章草先于今草产生于东汉时期。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它的最初形式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汉代木简。隶书快写经过约定成习、美化加工形成了一种书写简快、风格独特的字体。刚一产生时这种字体只称为草书,到公元四五世纪时也就是今草  相似文献   

5.
正李越深书友的中堂作品书体为章草。自始至终,作者的书写状态一气呵成,除去"扬"字误写为"杨"外,整体书写熟练贯畅。章法方面略有小疵,从"茫大地"这行至正文结束,每行底端逐渐上抬,到落款钤印发展至极端,造成了章法左下部分的空荡,需注意。此外,写章草气息格调应以古厚为上,并且要参以篆隶之法。此作今体行草化较明显,古厚之气尚需完善,建议作者多关注汉末的字体嬗变史,对章草精神的领会必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作品概况】《急就章》传为三国皇象书。真迹早已不存,仅存《急就章》石刻。现传皇象《急就章》拓本,系明杨政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据宋人叶梦得的颍昌本摹刻的最为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1394字。章草。启功先生所收藏的明拓《松江本》是现存的较好的拓本。《松江本》原石现藏上海市松江博物馆。【观典赏析】《急就章》为章草体的正宗,是古章草的代表作品。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结字工整规范,笔力凝重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  相似文献   

7.
正《十七帖》作为章草和今草过渡、结合的作品,充分表现出古质今妍的对立统一。似拙而峻,似朴反俏。作为章草之"古"的一面,它首先表现出的是草法"简约",笔简意深;其次是"古拙"的意趣;再次是侧锋用笔,隽拔果敢,刚烈处如昆刀断玉。若从今草之"今"的角度看,以上这些又  相似文献   

8.
已见的草书划分中存在概念级别不一致、不能周纳草书整体、过分注重书法艺术形态而忽视文字发展现象等问题,引起了对草书认识的混乱。本文结合书法学和文字学的成果、原理、方法,考察、辨析草书发生、发展的现象和脉络,特别是章草与汉代草书的关系、隶草(草隶、早期草书)与汉代草书的关系、狂草与今草的关系等关乎草书划分的关键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已见的草书划分方式的得失,引进新的草书概念“古草”(章草和一般的汉代草书的总称),提出新的草书划分方式——草书划分为“古草”和今草,以期清晰展示草书整体的构成情形。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三种善本碑帖的价值.<秦沮楚文>是研究秦文字的重要资料.<月仪帖>是研究章草的重要资料.<雍睦堂法书>是近代第一部专门收集墨迹的法书.  相似文献   

10.
郑诵先治学严谨,精通文史,通晓工诗词及骈、散文,后尤喜章草,其兼取汉碑和"二爨"笔意,苍劲雄浑,气魄宏大,潇洒飞动,呈自家风貌。成为一代优秀的书法大师。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卖字     
名作家沈从的书法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他的章草.深为书法爱好喜爱,很多人都想重金购买沈先生的书法作品,然而他总是惜墨如金。不过有一次,沈从先生却破例卖了一次字,卖字的钱  相似文献   

12.
溯自汉代篆书演变为隶书,大行于世以后,乃又有草书,解散隶体,以趋简易,惟隶书笔法之波碟依旧。因可施于章奏,故有章草之名。魏晋以后,书体又有变易,隶书去其波碟,又略变其笔画而为真书,后世谓之楷书;草书则走笔流转圆浑,既无波碟,又渐去隶书原形,如晋宋人所书,世称为今草。下至唐代,乃又有大草出现,曲折缭绕,粗具字形而已。至于章草,则书之者日稀。迨至宋  相似文献   

13.
今天学人所认同的章草、今草、狂草的形成,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筛选与确认。然而,草字的来源本身就有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文字创造与使用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的变异时有发生。这就造就了现代的《草字编》编者洪钧陶先生,可以将几千个汉字的历代书家所写的草书形态编成几十厘米厚的四册大字典,而让我们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14.
翻开范风财先生为祝贺《教育科研论坛》创刊四周年的书法新作“贯彻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顿觉眼前一亮,不禁拍案称绝,深为范风财先生的奇思妙想而感慨万千。书法,贵在灵气。就是使人心旌摇动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源于书家自身品格及文化素养。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写不出意境浑厚、灵动飘逸,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的。范先生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的是“濯古求新”。他的章草出秦入汉,融会古今,开创了章草的新天地。读者在观其新作时,追其思绪,品其心迹,引起共鸣。范风财先生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曾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山西芮城出土的唐代《姚元庆墓志铭》具有历史和书法双重价值,既反映了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历史以及官职变化,也反映了武周时期特有的楷书风格。即从初唐楷书外形特征“体若八分、势同章草”逐渐向唐中期的宽博方正过渡。  相似文献   

16.
<正>在汉代,章草是人们追求便捷使用的书体,而创造和整理出来的一种新书体,一般作为人们日常书写的辅体存在。今草的形成,主要是在东晋时期,以"二王"为代表的士人群体,对于当时类于卫瓘"草稿体"修饰和整理的结果。实用书写下的书体的演变与发展,遵循  相似文献   

17.
汉魏间之旧体书法——章草、楷书,高古而质朴,谓之"古质";东晋中期经王羲之革新出的新体书法——楷书、行书和草书,则呈现出一派新妍之貌:流美妍丽,飘逸洒脱,婉转纵逸,"文质彬彬"。这一崭新的书法意象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审美时尚、文艺思潮、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自我价值等时代主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汉末魏晋是中国文字、书法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所出现的楷书对中国文字的定形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楷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纸术、高型家具的推广应用,为楷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汉末章草的成熟在隶书向楷书的演变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是楷书发展中的一个桥梁。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著名作家中,沈从文先生的书法是很有名的,尤其是他写的章草,深为书法爱好者喜爱。他一向视书法于自己只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牟利,哪怕是在西南联大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宁愿为生活东奔西走也没卖过一幅字。只是有一次例外。  相似文献   

20.
草书最初是从隶书中演变出来的快速简便手写体。带有隶书特征的草书为章草,去掉隶书笔意而向楷书靠拢为今草,今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小草,大草和狂草三种类型。草书的繁荣时期是在晋唐时期,是书法艺术变化最自由、表现力最丰富的书体,草书书法有种灵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