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丽 《黑河教育》2013,(3):69-69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这里主要是指离婚)家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当今学校面临的现实难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和失望,容易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笔者认为,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论对孩子本人、家庭,还是对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必要。那么,学校如何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呢?一、加强与单亲家庭家长的联系首先,教师对单亲家庭学生应逐一进行家访,与家长见面,了解父母离异的原因,同  相似文献   

2.
引言 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如何选择、如何设计日本社会未来的问题.谁都在忧虑日本的教育现实,祈求某种改革,并在这种改革中寄托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对于教育改革期待什么、如何建言、如何参与改革,是同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社会见解与伦理密切相关的.既然如此,那么,要把无数人的不同声音和见解归纳成一种改革方案,那是极其困难的.宁可说,在决定教育改革这样一种牵涉每一个人的将来与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的公共事业中,多样的声音和见解应当在保持其多样性之中相互碰撞,这种舆论的过程应当成为改革过程的逻辑来加以设计.  相似文献   

3.
引言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如何选择、如何设计日本社会未来的问题。谁都在忧虑日本的教育现实,祈求某种改革,并在这种改革中寄托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对于教育改革期待什么、如何建言、如何参与改革,是同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社会见解与伦理密切相关的。既然如此,那么,要把无数人的不同声音和见解归纳成一种改革方案,那是极其困难的。宁可说,在决定教育改革这样一种牵涉每一个人的将来与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的公共事业中,多样的声音和见解应当在保持其多样性之中相互碰撞,这种舆论的过程应当成为改革过程的逻辑来加以设计。近年来,凡是多…  相似文献   

4.
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其他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广义德育队伍的一分子,这支德育队伍的现实问题令人忧虑。许多家长欠缺人与教育素养,大大限制了其对孩子育德的主动性与科学性;专职德育教师队伍人心不稳、积极性不高;学科教师育德意识薄弱,育德技能偏低;其他社会成员中自觉履行育德之职责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5.
忧虑·深思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结构下,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这无可非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一些家长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做一颗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被某种危机感所笼罩,这种危机感来自于对无情天灾的畏惧,对外来入侵的恐惧,对民族未来的忧虑.因而日本一直坚持危机教育,灾难意识教育渗入每个日本人精神世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已成为日本国民的重要意识.  相似文献   

7.
都说现代人读书少了,确切地说,各种浏览式的阅读并没少,但能够拿起一本书,花时间慢慢从头读到尾的确是少了,这一点,从校园和孩子们身上就能体现出来。繁重的学业加上有了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新式游戏娱乐。学生们难得再愿意拿一本书去认真阅读。有远见的家长对孩子缺少书香的浸润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8.
背向现实,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耽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社会提出了重大挑战,也给教育出了很多考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疫情给常态教育按下了暂停键,怎么办?在一些家长群体中,出现了一种"停课不能停学"的焦虑。他们中的不少人感到慌乱,担心长时间的假期会让孩子懈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恐怖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形式,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存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的忧虑和日本社会对未来的恐惧、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菊与刀的矛盾。日本恐怖电影在吸收了西方恐怖电影创作手法的同时,将本民族文化与之融合,并赋予其一定的时代内涵,在立意和创新上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成为找不到工作的流浪汉。”笔者问中国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什么学习”,令人惊讶的是,有15名学生作出了这一回答。对日本小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结果是无人作出回答。让人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小学生是在对未来抱有危机感的情况下学习。年仅11岁的小学生不得不参与学习竞争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小学生怎么看待现实?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民办教师长期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拼搏,形成了“甘为孺子牛”的可贵品质。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各种“忧虑心理”。最近,我在本地对100名民办教师作了调查,其“忧虑心理”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立人  史春宜 《教育探索》2007,(11):116-117
造成儿童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其表现是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要求过高、盲目投资、焦虑过强、监管过度.社会竞争加剧是家长高期望值的现实背景,传统文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忽视是其历史文化渊源,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其认知偏差.家长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公平有序的权益格局和人才竞争机制的进程中,树立儿童不仅是认知主体、更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主体的理念,清除自身的旧式教育理念,了解儿童教育的科学知识,根据儿童个体的实际,引导孩子们健康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及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表现与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家长期望调查问卷调查了父母对孩子未来职业的期望及对孩子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因素,学生个人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职业的期望及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要素。结果:中小学生和家长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及考虑因素有不同的特点,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父母的选择越来越接近,由理想化转向更加现实和功利。  相似文献   

14.
超越自我篇     
我想你的这种忧虑与困惑反映了接受过现代教育理论的青年教师的共同心声,对现实不满意,想变革却又感到势单力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5.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承栽着每一个孩子的纯真梦想、编织着每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和诉求要迫切得多,对教育的质疑和批评也尖锐得多。为什么“减”减得学生书包越来越重要?为什么同在蓝天下受教育条件却截然不同?这样的社会现实让人感到不公,感到不满。这样的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人们便由不满而失望,渐成一种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7.
在戏曲舞台上,黑脸给人一种严肃冷峻、粗暴可怕的感觉;红脸则使人感到和蔼可亲、慈祥温和。如果把对孩子的批评教育称作"黑脸",把对孩子的表扬疼爱称作"红脸"。在家教方面,我和妻子不时地扮演着"黑  相似文献   

18.
近来看了不少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感触很深。为什么社会越发展,环境越优越,我们对孩子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反而越高呢?思来想去,感到这大概与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反思,及在高速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对孩子认知能力、识别能力、思维方式的影响超出了我们这些大人们的调控范围,使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受不健康的大众宣传媒介及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影响,日本固有的东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在青年一代身上日益淡薄,世风日衰。日本少年儿童道德水平下降、犯罪率增加的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忧虑。为此,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加强道德教育,并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当前普教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有鉴于此,不久前,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建设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日本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何新先生曾作过统计,自1651到1980年,对世界科技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最多,其次是法国人、俄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亚洲人较少(其中成就最多的是日本人),除了华罗庚、陈景润、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寥寥几人外,几乎没有中国人。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李政道等人也都是在美国的土地上生活、工作的美籍华人。 这些真实的数据和无情的事实让我们这个人口众多、拥有悠久文明史并且勤劳智慧的民族感到尴尬。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止一端。如果我们从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现,中国教育缺乏对孩子研究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们科技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