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致远是元代杰出的散曲家、戏剧家。《天净沙.秋思》是其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全曲构思新颖独特,情景交融,语言精炼,音节和谐,以其自然而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游子思归图,抒发了游子日暮思归、凄楚欲绝的羁旅情怀。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曲中的意象,意境美和情景交融这几方面来赏析这首小令。  相似文献   

2.
庄建国 《现代语文》2007,(1):124-124
对诗歌的欣赏角度不一样,其解读的内容也往往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选择一种科学的欣赏角度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意,把诗歌的美解读出来。对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历来有两种欣赏角度,一种是从诗歌的技巧来解读,欣赏到诗歌的艺术美,另一种是从文化背景来解读,挖掘到诗歌的深层含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个方面虽都令人信服,但是却难以解读诗眼“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3.
毛金秀 《甘肃教育》2008,(11):57-57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尽了游子之思,凄清的情思幽幽地迂回于字里行间,这久久不绝的凄清成就了这首元曲独有的美学色彩——凄美。那么,这首小令因何能写绝了凄清呢?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撼人心魄、动人情肠的美文。其中具有意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空灵美等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理论,近年来学者们在诗歌翻译中渐多使用,指称对译语文本中所保留的原作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本文就《天净沙·秋思》的两种译本做出比较分析,并对陌生化翻译策略在诗歌翻译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意象丰富,语言高度凝练、跳跃性强,初学者不易理解。通过解析《天净沙·秋思》的镜头画面,探索培养解读古诗词的能力,概括出三个方面:调动多感官联想想象能力、抓住诗眼整体把握意象能力、入情入境朗读吟诵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詹丹 《语文学习》2020,(3):65-69
<正>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的"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入了脍炙人口的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关于这首小令的意象组合脉络和情景关系,许多名家有过不少讨论:古典文学名家如吴小如、霍松林、陈伯海、方智范等,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有孙绍振、王富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解读,丰富了阐释的含义空间,都能给人或多或少的启发。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结合学生的学情,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这里,笔者在《教师教学用书》分析的基础上,斟酌其他学者的意见,进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通过持续的思考所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分析并提出了<天净沙·秋思>隽永的艺术魅力来自它奇特的构思美、深邃的意境美和严谨的声律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用字遣词、音韵格律、意境风格三个层面对《天净沙》的三种英译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 汉诗英译过程中音、形、义三者和谐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在意象抒情鼎足对、密集并置、情景交融等特点之后,其实还深藏着许多秘妙。尤其是色调冷暖交错中折射出的徘徊于进退之间的灵魂挣扎,灵魂意象统摄中所蕴含的日夕当归文化传统以及诗人不绝如缕的羁旅之愁,物理空间所体现的对峙、辽远、萧瑟与诗人人生抱负被命运抛掷的孤独、凄冷之情同构等特点。这些精致而天籁般的抒情艺术,使得内在之情与外在之象,还有萧瑟之境实现了完美相乘,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极其辽阔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天净沙·秋思》三种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学翻译中意境再现的三个条件:意象的再现,情趣的传达以及审美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1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成为人们喜欢吟诵的诗歌之一。我们读这首小令的时候,总被其中悲壮的感情牵引着,在感受到它的悲壮之后,又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艺术享受。这不仅因为词人调用各种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一组写景句,历来的解读都做实景处理,如果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去解读,则可看出小桥流水人家实为心中所想的虚景。这样解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该曲的内容意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三个典型译例的探索性对比分析,认为诗歌翻译应该尽量追求"形"神"兼备,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8.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不朽名篇。现有教参资料以赏析意象的典型性为主。该小令在意象组合顺序的安排上也是别具匠心的。作品中的意象组合不仅是能够遵循韵律上的格式需要,具有音韵上的美感,而且"昏鸦""人家""瘦马"这三个处在句末位置上的意象更具有突显作用,它们的有所归依和词人的无处安身进行对比,这样更加反衬出断肠人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悲凉凄苦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在诗词英译中,中国古诗词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以及汉语意合为主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原语中的许多暗含意是不需要也不应该明示的,诗词的魅力和艺术效果正体现于此。这些暗含意在关联理论中被称为“弱势暗含”。本文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借助关联理论的“弱势暗含”,来探讨中国诗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学生》2007,(30):42-43
古道 一条古道,伸向历史的深处.我想起了荆棘路上铺满飘雪的沧桑.岁月留下的一条长长的印痕,扬起诗歌的语言,凹凹凸凸的路,平平仄仄的风,唱响诗人的笔.古道,不仅通向远古,它的触须,深入一匹瘦马的内心,探询亘古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