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同志作了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其中有这样的话:“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这里所说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然包括着康濯。康濯在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十年的斗争生活和文学实践,证明了他无愧是自觉地坚决地实践毛泽东文艺方向的忠诚战士,他的独具风姿  相似文献   

2.
<正>一 先讲一则轶事:1971年冬天。五千年文明古国,八亿人口,八个样板戏。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文化组不得不召开创作会议了。这年头,借用毛泽东1975年的批示来说,“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湖南著名作家周立波、康濯一辈还在牛棚;后来被称为“湘军”主力的古华、莫应丰、周健明、孙健忠、韩少功一辈,或为下放干部,或为下放知青。与会作者不少是政治色彩比较红艳、艺术功底比较肤浅的“无产作家”。会议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1981年年会自6月24日起至7月3日止在庐山举行。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九十多所高等院校和文研所、报刊、出版社等五十多个单位的代表共200余人。中宣部文艺局也派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年会由江西分会承办。江西大学、江西师院、江西教育学院等高等学校的同志参加了大会的具体工作。总会会长姚雪垠,顾问及作家康濯、秦似、魏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一日,在太原迎泽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八十余人,他们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和首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部门。大会收到了六十六篇论文。周扬、陈荒煤、康濯发来了贺信,省外著名作家陈登科、柯兰、苗培时等同志和赵树理的女儿赵广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黄老师:现就来信提出的三个问题,略陈我见、以求共同切磋。一、关于“濯淖”。《屈原列传》中的“濯淖污泥之中”这一节文字,向称难读,中学课本中采用的句读与注释,基本上是沿袭司马贞《史记索引》的传统读法。“濯,音浊。”义为洗濯。这种读法起码有两点不易说通: ①一个动词“濯”带三个字“淖污泥”而“淖”与“污泥”,义又犯重。这在古代汉语中是不常见的,很别扭;  相似文献   

6.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四句,原文见《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沧浪、水名,在汉水下游)孟子引述孺子歌谣和孔子借歌谣引发的议论———沧浪之水因清浊不同而用途相异是由水本身造成的,是为了说明“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的道理。吴伯箫先生引用这首出自天籁的童谣,表达的是对神奇泉水的喜悦赞美之情。这个得天独厚的劳动条件,使他和战友“觉得沾了自然…  相似文献   

7.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于《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屈原《渔父》用此句时,“我”作“吾”)教材注释为“出自屈原《渔父》”。疑非是。屈原《渔父》引此句,其意含蓄,有保持清白纯正之意。而《孟子》则借以赞美沧浪之水清冽见底。吴伯萧引用此句亦借以赞美泉水清冽,不仅可以用来浇菜、浇果树,还可以“用来洗头,洗衣服。”且用比衬手法,说“这比沧浪水还好”,看来,作者是从《孟子》中引来的。  相似文献   

8.
湖南,清绝之地,芙蓉之国。古往今来,孕育了多少诗人、才智之士——“唯楚育才”。屈原离骚,贾谊悲赋,宗元作文,船山立说,早为世人所景仰。然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国解放以来,湖南文艺工作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器宇轩昂,阔步向前。其中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老作家,如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周立波、蒋牧良、康濯、柯兰等;还有随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省内外有影响的一批中年作家,如周健明、未央、刘勇、谢璞、叶蔚林、莫应丰、任光椿、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德国,由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康士坦茨学派创立。其理论观点有: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在作者写完文本时就已产生,而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完成的。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只是作者所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也包括读者阅读中所增补和丰富的。因此,如果我们肯定某作家创作的作品具有某种意义和价值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其中引用了一首歌谣:“沦浪(láng)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教材注为:“出自屈原《渔父》,原文‘我’作‘吾’。濯,洗。缨,古代帽子上系的带子。”课本对“沦浪”一词没有作注,前人注释有以“沦浪”为水名,地名。我认为“沦浪”是水色.屈原《渔父》结尾写道:“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沦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山带阁注楚辞》(清·蒋冀撰)注为:“沧浪”水,在今常德府龙阳县,本沧浪二山发源,合流为沧浪之水。”他还认为是屈原涉江入溆浦之后,返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本土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如黄宏地、梁其山、崽崽、蔡明康、符兴全、亚根、蔡葩等人作品为例,主要从内容选择、叙述描写方式、语言运用等角度论证了他们整体上呈现出来的以写实为主的创作手法,并探讨了他们各自采用的明朗、侧面描写、白描、语言杂糅等手法。  相似文献   

12.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  相似文献   

13.
藕与莼菜     
正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  相似文献   

14.
小草虽没有树高大刚劲的身驱,没有玫瑰的美丽芬芳,没有牡丹的尊贵典雅,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但它有总在风雨后抬起的高昂的头颅,有坚定自若的无所畏惧和厚积薄发。其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折服,虚  相似文献   

15.
1.《爱莲说》中与鲁迅先生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0,(1):18-18
弊 蔽 憋 鳖 【濯一口】 四字同声敝,音形看仔细。 弊病 为底,有草好隐蔽。 鳖也叫甲鱼。坐底憋着气。  相似文献   

17.
何光明 《学语文》2011,(4):65-65
在日常的阅读与教学中.时常碰到“沐”、“浴”、“盥”、“濯”、“洗”这几个字,就其意义是否一致,有何区别,我查阅了古书及有关资料,现整理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草虽没有树高大刚劲的身躯,没有玫瑰的美丽芬芳,没有牡丹的尊贵典雅,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但它有总在风雨后抬起的高昂的头颅,有坚定自若的无所畏惧和厚积薄发。其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折服,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我自愧不如。  相似文献   

19.
翻开范风财先生为祝贺《教育科研论坛》创刊四周年的书法新作“贯彻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顿觉眼前一亮,不禁拍案称绝,深为范风财先生的奇思妙想而感慨万千。书法,贵在灵气。就是使人心旌摇动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源于书家自身品格及文化素养。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写不出意境浑厚、灵动飘逸,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的。范先生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的是“濯古求新”。他的章草出秦入汉,融会古今,开创了章草的新天地。读者在观其新作时,追其思绪,品其心迹,引起共鸣。范风财先生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曾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20.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朗朗的读书声叩在我的心扉上。我爱莲,爱莲的高洁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