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多就产生的心理基础及美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就辞格是修辞中的一个重要辞格,它被广泛运用于散和诗歌中,传统的分析很少对它的心理基础和美学功能进行过关注。作为一种变异辞格,它建立在各种素材之上,本论将从心理基础及美学功能对这一辞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艺语体中辞格的运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丰富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郭天博  胥瑾 《文教资料》2010,(12):38-39
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翻译问题,论述美学分析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翻译理论史的考察表明,美学与翻译的交汇早已存在。翻译美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证明了翻译中美学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朱英贵 《都江学刊》2001,13(4):51-58
本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语境和语体的内部分类,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下篇,承接上篇就四类书面语体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白苍鹭》是美国乡土文学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从其美学意境的角度出发,分析文中所展现的情感美与形象美,探讨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6.
跳脱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特殊而复杂的修辞手法.它具有丰富多姿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辞格可以分为语言辞格、言语辞格和元语言辞格三大类,它们在篇章衔接、词语构造、新义繁衍、构式形成以及文字创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强大的语言功能。语言辞格最主要的语言功能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语篇衔接方式上,言语辞格和元语言辞格语言功能的实现则需要经历去修辞化的过程。言语辞格和元语言辞格系统是一个与常规语言系统对立而互动的系统:对立体现在它们突破了常规语言规则,互动体现在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学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是我国学史上一片灿烂的星河,也是各类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这些古典诗歌时,教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美,理解理想美,欣赏形式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学修养。  相似文献   

9.
以想象为基础的示现辞格作为语言艺术的瑰宝,在诗词意境的创造拓展方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再现往昔的生活场景,画面感强;能通过“记梦”和“悬想”等形式将不见不闻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神形毕肖,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0.
11.
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境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意象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意象、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是作品意境创造的重要因素,也是审美意境生成的前提、基础。意境的创造与生成离不开对意象的建构与赏玩。不同类型的意象或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对于意境创造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以幽默讽刺的语言、荒诞戏谑的情节安排、夸张意外的故事结尾以及鞭挞批判的主题,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使读者在无可奈何的苦笑中深刻体会到了荒诞不经、黑白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宿命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华美学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建设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尚未得到明晰的界定,而其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我们结合中国美学发展历程进行理解和阐发。尝试从四个方面描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一是以“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为渊源,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有普遍性的感兴创作观念和宇宙生命感;二是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三是理性与感性的动态和谐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四是超越模仿现实的意象与意境追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表征。这里的尝试分析,只是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方面加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章探讨了散意境的本质内涵及其与诗歌意境的区别。同时提出了创构散意境的三条途径:抓住动情之物是意境创构的根本;突出寓意之点是意境创构的核心;展开想象之翼是意境创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人物,他的后期词作,即入宋以后的作品,感情率真,题材扩大,高度概括,语言朴实,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诗风沉着稳练,风词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志趣美、意境美、哲理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层面比较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境和意象两个独特范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者认为,作为召唤结构的意象存在相同的“文心”。它们都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具有情景交融的共同素质和非现实性审美特征。但是,两个各自不同的范畴又具有各自独特的规定性内涵及审美规律。文章从范围的大小、意蕴的多寡、形象的虚实、和读者审美感受的方式上作了比较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论意境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摄影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摄影家依照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品格、性情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并通过摄影艺术(镜头的选择,景深运用,色彩,线条,质感表现等)把自己的意念渗透到景物中去,再通过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形貌特征,使作品具有现实审美意义,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长亭送别又是该剧的精典一折。其语言除生动活泼口语化外,多具有诗词般的绮丽华美,有十余处融合化用宋词的意象与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