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词组独句结构虽然简单,但内容含量很大。它是为了适应意识流小说的快节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修辞方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王蒙意识流小说在语言上的创新,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用接受美学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王蒙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过程,结合中西方意识流的异同点来阐述王蒙意识流小说的创新之处,从而来分析东方意识流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王蒙同志以艺术家的睿智和勇气,开拓了艺术的新天地。他的小说创作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洋溢着强烈而又独特的创新精神。研究他对创作的新的追求和新的探索,对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是有益的。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目。总结“意识流”手法方面的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手法上的创新仅仅是王蒙小说创作成就的一个方面。如果以此作为研究王蒙小说的聚光点是未必妥当的。我以为,王蒙小说创作的创新主要不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1990年为界评述了王蒙小说研究发展的两个阶段:80年代对其意识流小说、幽默风格等研究多是追踪式的评论;90年代对王蒙小说的综合研究在质量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考察王蒙小说研究的构架和形态,有助于总结王蒙小说研究的得与失,并可籍此拓展王蒙小说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篇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两者的小说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内部结构等方面存有显豁的不同。本文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探寻中,对意识流小说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许峰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6):19-22,28
意识流是在一战后的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王蒙在新时期的六篇创新之作就被认为是“东方意识流”。然而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在本质上仍属现实主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创作在不同的文化异域内会发生某些变化。王蒙的部分意识流作品,在内心独自、内部分析、感觉印象三个方面都有创新,并将意识流东方化了。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本从二十世纪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入手,透视了意识流小说以内心独白为特征的艺术效果;从修辞技巧,形式,及诗歌的审美原则等几个角度论证了意识流小说的叙述形式具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并且体现出强烈的仿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功能文体学理论为指导,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着重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墙上的斑点》的人称、语气、时态、情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揭示了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点,有助于读者提高对意识流小说主题意义的领悟力和对其艺术技巧的感知力,更好地欣赏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王蒙以其多达二百万字的批评文字构成一个相当显豁的“王蒙现象”。王蒙文学批评是作家的艺术感觉与批评家的理性维度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王蒙拥有一种以“人学”为核心同时又包容了社会、文化与生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性文学观。其次,王蒙的文学批评既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出了一种敏锐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王蒙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既尝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个性化批评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12.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4.
信仰的坚执和对现世生活的肯定是王蒙文学理想的核心。他的杂文从独特的角度承载着这种理想。在杂文中,他文学理想中的雅与俗以王蒙式的幽默和讽刺和谐地表现出来。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他的理性和爱憎。  相似文献   

15.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文学思想在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对新的文学观念的倡扬,对"另类"文学现象的正视等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王蒙小说中的詈语进行分类,并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阐释王蒙小说存在詈语的原因,从而透射汉语詈语存在的原因和语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新考察了八十年代初期表现王蒙忠诚不渝的“少共精神”的一组小说,认为这样的忠诚中包含着内在的隐忧,王蒙也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点,但以身“忘”神“游”的传统文化精神将它回避掉了。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布礼》的结构顺序,谋篇布局,解读了《布礼》的三重意义,即(一)《布礼》本身的意义;(二)《布礼》在王蒙作品中的意义;(三)《布礼》在中国20世纪小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汪洋恣肆、奔放不羁是王蒙小说所呈现出的鲜明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王蒙作品中的排比修辞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