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笔反映新中国出版历程的宝贵财富︽中国出版论丛︾介评●章宏伟袁亮同志建议、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新闻出版报社联合编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版论丛》,选编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部分负责同志有关出版工作的讲话、报告和文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出版学科建设的历史,并分析了新时代出版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应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习近平总书记出版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总结当代中国出版业发展规律,挖掘中国出版历史规律的认识与历史经验,研究出版与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7,(4):82-85
刘杲著《出版笔记》自序 这是我1997年以来的文字。 199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中的一种,书名是统一规定的,不由我定。“中国出版论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新闻出版报联合“选编建国以来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部分负责同志有关出版工作的讲话、报告和文章,一人一卷”,共十一卷。我承蒙错爱,滥竽其间。  相似文献   

4.
吴丹丹  程兵 《出版广角》2023,(12):23-2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数字中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出版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将推动出版产业的创新和转型。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皮影艺术数字档案》为案例,从多元媒体的融合、多元传播渠道的融合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阐述数字中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出版融合的创作实践,探索数字中国背景下出版融合的发展路径,可为出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版年鉴》1995年刊的特色刘菊兰《中国出版年鉴》是1980年全国首先创办的6家年鉴之一,1993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刊物,由新闻出版署主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出版年鉴社编辑、出版。1995年刊已于当年11月份出版,做到了当年发稿...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宗合本刊特约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十几年来出版学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编者中国出版史研究现状中国是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出版的现状、问题和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出版产业改革的深入,图书出版的专业分工逐渐打破,出版物分销市场更加活跃,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出版业,出版发行集团建设也逐步取得新成就。伴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材出版垄断格局的打破,教育出版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出版产业集团:塑造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变处在十字路口;加入WTO,世界出版强手的竞争和挑战超出了我们自身的感觉;知识经济给知识密集型的世界出版产业带来信息化、数字化的高界面支持,使传统的中国出版业不得不以低层次走向世界。以理性面对新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强弱随时发生逆转,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中国出版新兴组织——出版产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变、发展、增强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出版集团将在规范产业运行体制,明确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日,以“数字创新出版,网络改变世界”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会议由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主持。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委员张毅君致大会开幕辞。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现代出版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出版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出版生产从数量规模的粗放型经营向优质高效的集约型阶段转移,并逐步与世界出版市场接轨,来主动地参与国际性的出版竞争,在引进国外版权的同时也及时地打造出相应的品牌图书进行双向交流,从而使我国出版产品在世界出版市场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当代出版所取得的成就,是与其相应出版新理念和出版思想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的。它为中国出版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它也是当代编辑出版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当代出版理念和思…  相似文献   

12.
访韩纪行     
访韩纪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魏玉山应韩国出版学会的邀请,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洪忠炉为团长的中国出版学术代表团于1997年1月20日至1月26日对韩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出版学术交流、访问,我们向韩国介绍了我国出版业现状、我国出版教育现状及我国出版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基本框架赵从A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者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基本框架研究”,是新闻出版署党组交给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一项重要科研任务。课题组于1995年3月正式申请立项,4月投入工作,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努力,于去年9月...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与印刷》2005,(4):I0001-I0001
为推进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国出版,印刷界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1月2~4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逻辑严谨与行文典雅等特点。对《新中国出版研究》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探讨,能够爬梳新中国出版史,不仅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原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联邦初期中国图书出版的发展和变化,并将苏联时期的中国图书出版情况与之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未来俄罗斯联邦出版中国图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陈翰伯同志对出版工作的重大贡献———《陈翰伯出版文集》补遗宋木文作者题记年初,在谈起《中国出版论丛》这套书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袁亮同志对我说,陈翰伯同志的出版文集太单薄了。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一印出,我便找来阅读,果然如此。手捧《陈翰伯出版文...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是支持单位之一,今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支持数字出版博览会的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6,(9X):4-4
工成网市场部经理熊俊辉在《中国图书商报》谈到网络出版时说:网络出版是出版行业公认的大趋势,也是不少专家断言为继网络游戏之后的第二个金矿。尽管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并不对立,但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仍使绝大多数的出版单位抱着观望的态度。根据中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我们大胆推断,纸质出版行业发展到网络出版需要一种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20.
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8~10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和首届中国数字出版趋势与技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全国从事数字出版的公司、数字出版设备供应商,以及传统出版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中国印刷集团总裁沈海祥关于“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主题演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首先回顾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接着分析了我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和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并指明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最后归纳出传统出版业应如何应用数码印刷技术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选登此次演讲中涉及数码印刷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