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7,1(4S):61-62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是一个天才,很伟大,知识很渊博。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主流化——儒家化的创始人,每每为后人提及时,这位“老夫子”总是被认为只是以见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孔子一生推行教育的路途中,值得我们后人借鉴与传颂的教育思想可谓是数不胜数。在这些教育思想中",君子不器"在《论语》中自成一句。本文就以"君子不器"这一教育思想展开讨论,发表些许作者愚见。  相似文献   

3.
本书以上海大通书社1936年出版的《孔子演绎:至圣事迹历史长编》为底本,翻译整理了孔子的人生轨迹,简洁、生动。本文摘自该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易红联 《兰台世界》2007,(5X):58-5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本文以《论语》为例论述了孔子的诚信观。  相似文献   

5.
孔子所处时代的婚姻理念跟现代完全不一样,那个时代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今天是自由恋爱,种种不同,不一而足。但是我们了解一下孔子的婚姻理念,不仅了解了那一段中国文化的历史,而且其中的一些理念也未必对今人没有启发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本文以《论语》为例论述了孔子的诚信观.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人们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者.  相似文献   

8.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庆 《兰台世界》2012,(33):55-56
孔子认为"诚信"的含义就是取信于人、不失信约、做人真诚的意思。孔子还将诚信教育贯彻到教学活动和政治活动之中,对后世的道德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之良 《兰台世界》2011,(10):29-3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人们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者。  相似文献   

11.
黄志申 《今传媒》2020,29(3):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形势下,促使先进文化的传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任务。鉴往知来,本文对于春秋末期孔子从事文化传播的社会环境与传播思想进行了认真地梳理与总结。认为孔子能够取得划时代的文化传播成就,与他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播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孔子的文化传播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孔子竭力提倡"礼""、仁""、中庸"的政治思想,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的礼乐制度。《论语》中对音乐艺术的记述,集中记载着孔子本人的音乐修养及其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饱含孔子音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孔子"自尊"心态为切入点,并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自尊的心态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今人们自尊心态的生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语汇中的"小人"、"君子"是表示道德等级的概念;孔子突显"小人"、"君子"的道德等级色彩,意在建立自己独特的社会分层系统;该分层系统由两个有机的子系统构成:一是等级封闭,严禁下层成员向上层升迁的阶级分层;一是等级开放,允许并鼓励下层成员向上层升迁的道德分层。在阶级分层桎梏下,为下层成员开辟出实现社会升迁愿望的突破口;恪守阶级等级的规定是社会成员"成名"的途径,而追求"成名"的人越多,"正名"即确立阶级等级权威的政治目标便越容易实现。——这就是孔子社会分层系统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孔子"自尊"心态为切入点,并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自尊的心态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今人们自尊心态的生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傅杰  欣然 《出版参考》2007,(10):42-43
傅杰:《论语一百句》一则 自得之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记录的孔子的第三句话。有朋自远方来而乐.是为人所知、为世所知时的快乐:人不知而不愠.是不为人所知、不为世所知时的平和。为人所知、为世所知不仅仅关乎你的愿望、你的能力.也常常关乎你的机遇、你所处的世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并不局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心理学思想。研究从哲学心理学思想、普通心理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孔子心理学思想进行发掘,以期丰富中国心理学内容,促进孔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毛仁兴 《今传媒》2013,(6):142-143
纵观中国古代传播史,早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诸子就实践了丰富的传播活动,积累了多样的传播方式。他们积极游说诸侯,为人际传播;办学授徒,为教育传播;著书立说,为大众传播。多样的传播活动不仅为中华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功能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如教化传播与稳定政权的关系、传播技巧、传播的双面效应等等。综而观之,先秦儒家特别是孔子的传播思想,不仅富有创造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论语》当中,选取涉及传播的、有代表性的《论语》原文进行分析,探寻孔子的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大家,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君子不器"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育理论。本文主要从后人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析"君子不器"所蕴有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