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单的拟人     
什么叫 拟人?把事 物当作人来 写,赋予事 物以人一样 的思想或行 为,这种写 作手法就叫拟人。 怎样判断句子是否是拟人 句?那就要看是否把物当人 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的思 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 乐?  相似文献   

2.
灵动的拟人     
吕红霞 《少年读者》2008,(12):35-36,46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选自《石灰吟》)“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把窗户推开。”(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3.
拟人句     
<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它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把事物人格化,让事物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就像人一样。同学们经常看的童话故事里,就有很多人格化的事物。在我们的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荷叶圆圆》《小猴子下山》  相似文献   

4.
拟人植物     
本文从多种植物所表现出的不同拟人现象以及产生拟人现象的原因来阐述拟人植物。  相似文献   

5.
拟人是一种借助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常见修辞方法。拟人往往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  相似文献   

6.
拟人趣话     
明代有首民歌《桂枝儿&;#183;粽子》:“五月端午是我生辰到,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跷。解开香罗带,剥得赤条条,插上一根梢儿也,把奴浑身上下来咬。”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将粽子比作人人喜爱的美人儿,风趣传神,俗中见雅。这首民歌赋予棕子以情感,经这么咏唱猜说,顿觉浓情异趣大增。今天读来,仍饶有情趣,余味绵长。  相似文献   

7.
拟人趣话     
明代有首民歌《桂枝儿·粽子》:“五月端午是我生辰到,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跷。解开香罗带,剥得赤条条,插上一根梢儿也,把奴浑身上下来咬。”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将粽子比作人人喜爱的美人儿,风趣传神,俗中见雅。这首民歌赋予粽子以情感,经这么咏唱猜说,顿觉浓情异趣大增。今天读来,仍饶有情趣,余味绵长。大家知道,花草鱼虫以及无生物等并没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不可能会笑会哭、会做事情。可是若有人说:“雄鸡高声歌唱,早晨的太阳含笑从东山后探出头来。”我们不但不觉得荒唐,反而觉得很具体,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呢?原来这是…  相似文献   

8.
拟人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之中。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拟人是一种最基本的本体性隐喻,是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的结果。从事件域认知模型来看,拟人可以把人这一源域中的行为要素映射到非人实体的目的域上,也可以把人这一源域中的事体要素映射到非人实体的目的域上。这种映射是单向的,即只能由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在由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的过程中,被映射的行为要素或事体要素得到了突显。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中,往往把物当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意识,这便是古诗中的拟人。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不应有恨,何事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似乎也有怨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春蚕忠贞不渝,蜡炬因情流泪。诸如此类,把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加大了开放的力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考场优秀作文。综观这些考场佳作,考生们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求以其文章的独特魅力来打动阅卷者,从而获得高分。在这些创新作文中,有一类文章的构思十分独特:作者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话题当作人,赋予它人的动作及感情,通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或记叙,或议论,因而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比如,2005年,湖北荆门市一位考生,面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守纪律、贪玩,导致成绩下降,最后在一次英语竞赛中,毅然奋发,终于获得…  相似文献   

11.
实物拟人讲述是一种将实物拟人化,以实物为角色,引导幼儿编出备种情节的讲述形式。例如“桌子和椅子吵架”、“玩具们开联欢会”、“苹果娃蛙上幼儿园”等等。这些实物有的是日常用品,如玩具、家具、文县、餐具等;有的是食物,如水果、蔬菜等;还有的是自然物,如石子、树叶等。虽然这些实物并非人类,然而在讲述时它们被拟人化了,如大瓶子是爸爸,细瓶子是妈妈,小瓶子是儿子,它们像人一样地生活,有生命,有言谈举止,有喜怒哀乐,它们相互交往,展开各种戏剧性的情节。当然,这一切并非真的,而是讲述者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虚构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比喻和拟人     
一次听青年教师讲课,这位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桂林的山,像老人,像骆驼,像巨象……这位教师按照教参的说法,认为这句是比喻。有些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也用了拟人手法,理由是把桂林的山当作人(老人)来写了。这位教师不能说出所以然来,只好含糊其辞...  相似文献   

13.
《作文》2020,(34):19-21
<正>上课铃声响起,欧阳老师抬起头来,大声说:"我们先温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敬一静,你给大家造几个比喻句。"敬一静慢慢站起来,望着窗外,想了想,造句道:"太阳挂在天上,像一个金黄的大饼。云彩飘过院墙,像一个雪白的馒头。花园里还有一个池塘,池水就像一碗菠菜汤,随着风微微荡漾……""停!"欧阳老师打断她的话,"敬一静,你今天早晨是不是没吃饭?"  相似文献   

14.
拟人法例谈     
[简介]拟人法,就是作者借助想象力,把物写成人,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语言、动作的一种写作技法。运用拟人法描写事物,便于把客观事物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便于驰骋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亲切、形象的感觉。童话、寓言、科学小品常常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运用拟人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5.
<正>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两个句子:1.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2.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仔细读上面的句子,同学们可能觉得有点奇怪:风怎么会“走”,又怎么会“吹着口笛”呢?花怎么会“跑出来”,又怎么会“跳舞、  相似文献   

16.
比喻与拟人     
听说修辞王国里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他们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国王有点好奇,于是召见了他们二人。两位高手,请自报家门。国王问道。陛下,在下名叫‘比喻'。  相似文献   

17.
比喻与拟人     
听说修辞王国里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他们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国王有点好奇。于是召见了他们二人。 “两位高手,请自报家门。”国王问道。 “陛下。在下名叫‘比喻’。我能很快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其中一位说道。  相似文献   

18.
童话拟人有别于修辞学的拟人。童话拟人源于人类先民为征服自然而采用的“人格化”手段。童话拟人不仅伴随人类“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而产生,同时伴随原始人和儿童“物我不分”的观念而产生。童话拟人是把童话描写的自然物转化为作品形象的必备媒介。童话拟人应遵循人性与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夸张与拟人     
无论是写诗,还是作文,都要讲究修辞,注意修饰文词语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两种——夸张与拟人,就此开始我们的“作文快乐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