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对基于现代哲学思维建立起来的工具理性的学生存在观、整齐划一的学生潜能观、主体"中心"的学生地位观、标准"完人"的学生发展观、封闭单一的学生评价观等现代学生观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尝试提出后现代主义学生观,包括创造性的学生存在观、多元差异的学生潜能观、"去中心化"的学生地位观、生态和谐的学生发展观,以及多元开放的学生评价观等,以期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性而言的,是主体的属性和状态。后现代主义所批判的主体性表现在对绝对主体的批判,对理性主体中心的批判,对主体同一性的批判等。这表明后现代主义的主体观是主张主体间性的主体而不是孤立的和绝对的主体,强调的是主体的创造性而不是固守箴言,倡导的是多样性主体而不是普遍性主体。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法学在进入中国过程中遭到的质疑和批判的对比分析,指出在当前中国法制环境下,应当以一种谨慎的质疑的态度来对待后现代主义法学。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不仅仅是一种通向真理的路径,更为重要的是代表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对现代主义承诺的怀疑和谨慎的精神,所以后现代主义对于当前中国法学的影响并不是其解构后得出的结论,而是在方法论意义上对现代法制提出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4.
批判教育学倡导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中对整体性、普遍性的否定。对现代观念的理性与主观性的质疑,批判教育学得以发展,并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系列教育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193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各种危机濒临全面爆发之际,由优秀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救活乡村以复兴民族国家的乡村建设运动,得到社会各界普遍的欢迎,同时也受到知识界理性地检视与批判。陶行知在上海乡村以"工学团"的形式开展的生活教育,自然也进入到批判者的视野。批判者立足于大众解放和民族国家救亡图存的时代生活需要,批判生活教育者模糊了教育与生活的边界,缺乏对生活的解构和认识,笼统地呼吁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导致生活教育实践偏离其既定的理想目标。他们的批判很难用是与非、对与错给以评判,但其批判性思维、批判的基点和方法,对当下生活教育实践应有借镜,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化思考应有禆益。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源起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作为现代主义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泰勒原理必然遭遇来自后现代主义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目标是预设的吗”、“知识是外在于学生的吗”、“教师是外在权威吗”、“评价只涉及目标实现程度吗”以及“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吗”五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以实践为导向的泰勒原理进行质疑与批判有失公允,应辩证看待后现代主义对泰勒原理的诘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融中发展泰勒原理.  相似文献   

7.
胡克英先生在其作中,围绕10年“革”乃至建国以来我国诸多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反思:对中国国情的清醒估计;对教育改革发展主题的把握;对教学改革方法论的把握。胡先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胆识,对教育现实中存在的传统教育诸多问题,从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层面上进行了理性批判。胡先生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教育实验紧密结合,对我国现代教学论的重建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认识,对促进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人文主义都作了严厉的批判。本文分别以尼采、海德格尔、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为例 ,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人文主义批判在本质上的不同 ,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人文主义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永远无法超越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不同。信息时代教与学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教师在新环境中尝试采用批判反思型教学做了论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探讨了批判反思型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自我“反思”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构造精神自我发展内在力量的必要条件。但是,黑格尔在“绝对知识”中又排除了自我“反思”的存在,这也就使意识不再具有超越性的品质。哲学始终在以“反思”的姿态出现,它所要最终反对的将是自身对现实性的偏离。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和科学主义思潮,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就是哲学的批判性“反思”的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管理学批判反思的对象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文章频频论及批判反思,主要反思批判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教育管理实际工作者的“内隐现念”、教育管理学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在探讨批判反思的思想源泉和现实出发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管理学批判反思的主要对象: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管理学的体系建设、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的教材的撰写与著述。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对我国新课改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也导致了一些不良效应,如割裂了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轻视教师主导、接受式学习等。须辩证地看待"拿来主义",立足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国情和教育实际,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以教学认识论为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后现代主义及其学生观加以调适,吸收其积极方面,摒弃其不合理成分,从而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法国哲学家库辛有句名言:“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材料。我们提倡教师在深度领悟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揣摩编者意图、质疑教材问题、挖掘隐形资源,培养批判意识。我们期待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材传递知识、发展个性、提升素养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管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纯粹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学科。这种认识遮蔽了教育管理学弥显珍贵的批判反思属性。教育管理学中的批判反思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常规型批判反思与创新型批判反思。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批判反思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学都亟待加强。教育管理学的批判反思属性 ,既要求理论研究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确立起教育管理的“批判观”和实践意识 ,也要求实际工作者对支配自身思想言行的内隐观念展开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高等教育所推崇的“完人”目的观存在诸多弊端,它导致高等教育以某种预设的完人常模作为中心和出发点,有悖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无视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主义从价值取向、内容规定、形成方式以及种类要求四个方面阐释了其高等教育目的观,这对审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性主义、工具主义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主体性的解构、对同一性的消解、对理性主义的抨击等观点为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视角。教育应摒弃认识上的自我中心倾向,重新审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谋求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批判与反思: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教育学是在西方影响非常大的学术流派,它强调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解放和批判精神的确立。本文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师角色,把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解当今教师角色发展的出发点。从参与和关注教育改革、建构知识对话和课堂交往、立足和提升职后的培训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反思实践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判反思型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对批判反思的涵义与溯源进行探讨,揭示了批判反思的本质、过程与核心。并主要从四个不同视角介绍了批判反思的实践方法,展示了一般教师成长为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学习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行研究生期末考试体系存在着较大弊端,无法适应新时期人才的培养。试图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目前实行的不同考试模式的利弊分析,剖析当下研究生期末考试的不足。同时,探寻一种合理的考试制度,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霍克海默的"科学意识形态"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技术理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合理性,使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领域失去"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其批判和否定向度。马尔库塞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对于当代中国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而言意义重大,必须克服生产力崇拜,实现技术理性回归价值理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