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学校为主要载体组织和开展的课后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基础教育综合育人能力和促进未成年人核心素养建构的重要抓手。目前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以学校传统的学科课程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动员校内资源为课后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思路,而家长和社会等相关主体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并未深度参与到课后服务体系当中。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多主体协同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形成“学校+家长+社会”的课后服务体系,需要围绕当前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家长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不健全、经费供给和准入制度设计缺位、主体行为监督和外部资源评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设计和供给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新时代高质量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多维支持。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减负增效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实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课后服务正面临服务资源匮乏且服务形式单一、区域推进差异化严重,城乡水平差距较大、评价机制和体系都有待完善等问题。该研究在分析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现实难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在线教育平台赋能课后服务的实然可能,利用案例法探究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与转型发展的可为路径,提出高效利用平台资源开发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构建基于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课后服务样态和形成在线平台支持下的智能化课后服务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为“双减”政策中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红 《教育研究》2022,(11):77-88
提供课后服务,解决学生课后无人监管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美国课后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社会问题增多以及党派之争。美国课后服务在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促进学生社会与情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课后服务的运作,有赖于广泛的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课程、多渠道的教师来源、较为成熟的监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供给主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和机构的助力推动。美国的课后服务实践表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是造成不平等现象凸显的主要原因。课后服务具有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和满足公共需求的功能。课后服务所具备的看管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其公共服务的价值属性。在建立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课后服务体系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树立课后服务与课内教学同样重要的理念,共同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既是新时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群娇 《科教导刊》2023,(11):143-145
“双减”政策实施后,为了解决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学生上下学和放学后照看孩子的问题,课后延时服务应运而生,给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作业辅导、自主阅读、多样化的体育和艺术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文章从延时时段、延时内容、活动开展、评价方式、资源整合、家校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社团活动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晓红 《辽宁教育》2022,(20):65-68
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抽取的辽宁省朝阳市186所小学的作业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及分析。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作业负担明显减轻,课后服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仍存在教师工作负担加重、课后服务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教育行政、教科研训等业务部门应与学校和教师协调配合,进一步探索落实“双减”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莉  黄程远 《科幻画报》2023,(3):269-270
品格提升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工作。本课题研究通过创设小学生人际交往平台,解决了品格提升在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策略,让小学生在与同伴、家人和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品格。通过设计“人际交往平台”问卷、创设“人际交往平台”环境、构建“人际交往平台”课程、举办“人际交往平台”活动、开设“人际交往平台”专栏创设小学生人际交往平台,探索提高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毛草 《甘肃教育》2023,(14):54-56
“双减”政策的实施,着力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压力。随着配套政策的陆续实施,各学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开展了课后服务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与创新,对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多样化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双减”背景下多样化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学生、家长、社会的多方期待。“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是新教育生态下社会对初中学段课后服务生发的新要求。我校通过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回应家长的教育诉求、拓展学生的成长场域、整合课程的供给建设,规划实施了“课程超市2.0”课后服务课程。在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索中,不断结合实践优化课后服务课程,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不同禀赋和潜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学生拥抱阳光灿烂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课后托管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17年初,长春市政府和教育局出台《关于试行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蓓蕾计划"的实施意见》,成为托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长春市"蓓蕾计划"为例,试图从"蓓蕾计划"提出的背景,实施的优势,以及优化路径的角度出发,为其他地区托管教育提供可参考的范例,并逐步完善公共托管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辽宁教育》2022,(24):93-96
<正>“双减”意见中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明确了具体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深入推动课后服务育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保障措施,使课后服务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研究者们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推进与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一、学校课后服务主体作用的实现路径黄晓玲在2022年第28期《教育科学论坛》发表的《课后服务中学校的主体作用及其实现路径》一文中指出:以学校为主渠道的课后服务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谢娟 《天津教育》2021,(1):178-179
当前部分学生家长接送孩子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不协调,是基础教育环节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学生课后教育不到位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为各地区构建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是国家和整个社会共同的目标,调查显示,当前乡村小学生在“双减”之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很轻,学生课后可自由支配时间很多但都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双减”之后课后服务效果并不理想,师生满意度不高。明晰了不同区域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实现按需减负增效,统筹规划课后活动,提出智能时代适恰乡村课后服务发展的“UGSC”(大学、政府、乡村小学、企业)模式,以高质量课后服务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小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3.
“双减”意见是对基础教育改革所设的重大战略布局,课后服务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石,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文中从宏微观分析国家、社会、学校与学生、教师、家长在课后服务中所面临的困境。基于数字教育视角,探讨数字教育带给课后服务在促进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与提高服务质量的新机遇。提出以构建课后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协同共建课后数字教育服务机制、协同发展数字教育服务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四个方面,探索高质量课后服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成了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家长迫切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课后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办优质课后服务更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具有地域特色、学段特色、个体个性特色化的明显特征,能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诉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各主体应明确自身在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角色定位,推进家校社会合作。从教师激励、经费保障、质量评估和安全保障四方面构建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配套制度建设,更好地落实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5.
“双减”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需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仅要具有“延时”和“服务”之功能,还需要具有“课程”之要义。学校需要积极开发建设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深度开发文化类课程,普及开发艺体类课程,拓展开发综合类课程,指导开发生活类课程。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育人目标,应综合考虑学校、课程、学生和教师等因素,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娜 《中国德育》2024,(4):58-61
构建区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围绕“一个中心引领、两个方向着力、三大课堂协同、四项关键举措、五项保障机制”,浙江省宁波市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1234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力争促成学校、家庭、医疗和政府部门的整体联动,在教育、筛查、辅导、干预、转介、治疗等各环节实施“一体化”运作,切实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17.
马艳红 《成才之路》2023,(9):141-144
“双减”政策是国家为解决基础教育生态失衡所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课后服务提出要求,即学校要立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科学优化课后服务方式。学校可借助各方面资源,在校内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育人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课后服务时,能够取得进步。同时,学校要着眼于拓宽校外课后服务渠道,积极与社会取得联系,其中少年宫的作用非常突出。少年宫能够在校园环境之外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人文、艺术和科学。文章结合“双减”政策下做好少年宫的建设、普及、管理和使用进行分析,以拓展课后服务范围,让学生实现校内外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8.
课后服务,解决了长期困扰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当然,它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教师的倾情付出、家长的热心支持和社会的多元参与,才能够科学有效实施,从而带来更多的正能量.给"双减"正名,让师生减负,还师生正常的校园生活,需要做好课后服务谋划,构建课后服务体系,强化课后服务评价,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后服务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尹雅丽  马早明 《中学教育》2022,(2):90-101+112
课后服务作为我国“双减”政策的有机组成,旨在有效推进基础教育从政策到实践层面的深刻变革。课后服务的制度学视角涵盖价值功能、主体认同、社会困因三大维度,课后服务的生态学视角包含政府补给、学校支持、“校-社”协同三大要素。从制度学与生态学双重视角出发,深入考察日韩课后服务从历史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流变与发展。比较梳理结果,两国课后服务在制度路径与实施路径上呈现出同构性与差异性,对教育公共性、教育公平、教育质量进行了探索与权衡。为实现“双减”政策的价值导向,我国可适度借鉴日韩经验,规避其风险,亮明课后服务的法律、职能属性以回归教育公共性,构建课后服务体系、发挥教育补偿功能以筑牢教育公平,拓宽社会资源渠道、丰富师资供给链条以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温超 《中国教师》2024,(3):40-42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下,充分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小学生群体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文以甘肃省华亭市实验小学为例,从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环境思政三方面构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不断提升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